4 寄信
第4章
张红娜把大门拍得震天响,邻居家的鸡、狗也跟着叫唤,一大早就很热闹。
校嘉华不紧不慢地洗把脸,才吩咐大宝、石头让开,把大哥大嫂请了进来。
她坦荡荡地拉出两把椅子,“大哥,大嫂,请坐。”
“诶,笑笑,你坐你坐。”校国伟局促地卷起裤腿上的泥点子,在檐下蹲着。
张红娜瞪一眼丈夫,“出息!”
大宝、石头立即吓得躲进厨房。
“听知青点的人说,赵村长把白家父子的工资,交给你了?”张红娜气势很足。
校嘉华在她对面坐下,“对,以后我丈夫和我公公的钱,我亲自领。就不劳烦大嫂了。”
“呸,要是没我娘家人,你能攀上这么好的亲事,嫁给解放军同志?”
“是吗,我得谢谢大嫂,给我找了个住劳动棚的公公,还附赠两个拖油瓶?”
咣当一声,厨房有什么东西倒了。校嘉华不以为意,她说的是事实,不介意被人听到。
张红娜有些心虚,当初说亲时,白恪言确实成分不好,正打算去最苦最远的西双版纳当知青,跟解放军八竿子打不着。
谁知道妹夫结婚后,摇身一变,成了吃军粮的,津贴还高得顶三四个劳力。
说到津贴,她咬牙切齿:“不管怎么样,爹娘养你十八年,结婚没落着彩礼。你现在连工资都不给,出来让乡亲们都评评理,看看这不孝闺女的书,是不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张红娜的嗓门越来越大,恨不得十里八院都听见。她知道小姑子脸皮薄,搁以前早就哭唧唧认错,求她关上门小声商量。
校嘉华却站起身,腾地拉开大门,“行啊,村里断不清,咱就去镇政府,问问我领夫家的工资,是犯了哪条法律?”
张红娜噎住,闹到镇上,她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
校国伟当真了,直摇头:“不行啊,我一会儿还得下地干活,挣工分。”
张红娜拧一把男人的胳膊,校国伟立即闭嘴。
张红娜又捂着肚子拿乔:“都听听,我大着肚子,还要受小姑子的气,这日子过得,干脆回娘家算了!”
“这个建议不错。”
校嘉华没看她,转而对校国伟说,“大嫂现在怀着娃,咱爹娘平时又下地,没人照顾。不如送她回娘家住几天,等月份足了再接回来?”
“啊?”校国伟听到建议,竟也没反对。
老婆怀孕在家,整日猜忌他在农场偷看女知青,稍有不顺就要挟回娘家,他不胜其烦。
“校国伟,你敢!”
张红娜难以置信。
该说该骂的牌都出了,竟然没捞回半点好处,这下不用装,她恐怕真的要动胎气。
·
一鼓作气失败,张红娜的气势大大衰竭了。
校嘉华重新坐回去,主动卸下剑拔弩张。
她主动安抚道:“大嫂,说到底,你也是校家人。二哥不在了,你和大哥照顾爹娘,我看在眼里。”
张红娜还木着脸,听小姑子这么一说,冷哼一声,心里却松动了一些。
“的确,我和白恪言结婚,是你请的媒人。所以,他前两个月的津贴我不要了,你收着,拿去孝敬咱爹娘。”
“真的?”张红娜瞪大了眼睛。她之前截胡,毕竟理亏,公婆看得又严,基本没敢花。
校嘉华这么做,有自己的考量。
张红娜不是陈曼玲,一棒子赶走是下下策。她们之间的矛盾只是因为钱,不至于撕破脸、老死不相往来。
用钱能解决的问题,校嘉华不喜欢用力气。毕竟很多时候,亲情利用好了,也是一种资源。
上辈子,校嘉华坐拥整个集团,身边人非富即贵。她社交,并不介意对方是为了钱……毕竟谁都没她有钱。
她很清楚,只要站在食物链的最高点,利益关系反而比什么都牢靠。
两百块,在她看来不算什么,相比之下,二嫂李翠枝拿走的抚恤金才是大头。
当然,校嘉华没有吃亏的习惯,支出总是要有回报的。
“彩礼嫁妆什么的,就一笔勾销。爹娘跟你们住,工分也记在你们家,再争论什么孝不孝,大哥脸上也没光,您说对吧?”
校嘉华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有力。
张红娜终于意识到,这个小姑子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太阳完全升起,社员陆续出发,校国伟坐不住了,“该下地了。”
在读过书的妹妹面前,校国伟端不起架子。如果因为和妹妹吵架而上工迟到,传到大队他也丢不起这人。
张红娜无法,只能气呼呼把丈夫赶走,掩饰自己的心虚。
校嘉华又叫住她。
“大嫂,孩子张嘴吃饭,我总得出门,不能时刻把大宝、石头带在身边。您有带娃经验,这方面,我还得多仰仗您。”
张红娜没听明白,怎么突然给自己戴起了高帽。
校嘉华冲厨房喊一声,把大宝和小石头叫出来。
“我今天要去镇上,给部队寄信,顺便去趟供销社。”
校嘉华看看张红娜的肚子,“小四也快出生了吧,瞧我这当姑的,干脆顺道扯几尺布,给小四做身衣裳吧。”
张红娜面上一喜,这些事,公婆都还没想到呢。“害,都是一家人,花这钱干啥,买点碎布就行!”
校嘉华故作为难,“可惜石头太小,不能出门……”
“我来带,我是他大娘,少不了他吃的!”张红娜连忙说。
果然,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像是怕她反悔,张红娜立即去牵石头。
小团子一开始不太情愿,挣扎了两下,倒也认命了。
校大宝却很坚持:“娘,我不跟她走,我要和你一起去镇上。”
小家伙在厨房里全程围观,这会儿对校嘉华的崇拜之情,滔滔不绝溢于言表。
校嘉华想了想,她好像还缺个苦力?
.
俩人很幸运,一到村口,就遇上了往镇里送菜的三轮车。
“苦力宝”背着心爱的小竹筐,在突突突的发动机里,兴奋得手舞足蹈。
校嘉华怕他嗨过头,把他拉到身边,约法三章。
“第一,不可以在公共场合哭闹。第二,不可以离开超过我五米的距离。如果不听话,我就把你卖给黑心老板当童工。”
“当工人?”小孩眼睛贼亮。
好吧,她忘记了,这年月没有私营作坊,工人阶级大过天。
“最后,在外面不许叫我娘,要叫我姑。”
校大宝很失落:“为啥呢。”
“因为,我不希望被别人追问,这么年轻好看的小姑娘,怎么会有你这么大的儿子!”
这……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
校嘉华在镇上读过初中,对这里并不陌生。
上午的供销社总是人满为患,为了提高效率,她径直赶去药店。
药店的规模非常小,品类不多,以中药为主。柜员倒还和善,进门就问哪里不舒服。
校嘉华拿出写好的药单,解释:“家里老人中风,后遗症时好时坏,这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开的。”
“这些药……还挺特殊。”
店员随口说了一句,也没验处方,噼里啪啦就拨动算盘。
想起大院里的其他老人,校嘉华又选了一些治疗头疼脑热的常规药,有备无患。
合计29块8毛6分。
供销社还没去,白恪言三分之一的津贴就没有了。
想起早晨拱手相让的200块,校嘉华有点脸疼。
付完钱,柜员麻利地抓药,十几分钟就包好了。
校嘉华核对了一遍,还有三四个漏的,“这些都没有吗?”
年轻的姑娘不大乐意,“那是西药和中成药,县人民医院才有。”
想想白教授的成分,要真去了县城,这药恐怕就抓不出来了。
校大宝很敬业地抢过药,装进自己的背篓里。
校嘉华也不啰嗦,寄信才是正事。
·
邮政和电信还没分家,门槛和柜台都高得很。
校嘉华比较了一下,拍电报速度最快,价格也不是问题。但是,内容要经由电报大楼,白教授的成分又特殊,还是写信更保险。
毕竟缺的是慢性药,也不是非常急用。
校嘉华并不知道,对白恪言来说,他就是收到一张废纸,也会被例行检查,拆得七七八八。
她又问了两句,玻璃窗语气很冷,“旁边,去买邮票。”
校嘉华大手一挥,买了一打。她没有集邮爱好,完全是为了以后省事。
她掏出药单,划掉已经买到的药,把昨晚写的信装在一起,密封好,递回柜台。
“这信,是寄给建设兵团的?”玻璃窗内,探出一个热情的大姐。
“呃,寄给我丈夫。”
“你是军嫂呀。”大姐的态度180度转弯,“你可真有福气。”
……早知道一开始就自报家门了。
从邮电局出来,校大宝捧着“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爱不释手。
“姑,爹是不是也在当兵,很厉害?”校大宝得意地补充,“新爹爹。”
校大宝很有信心,毕竟连邮电局的人提到新爹爹,都另眼相看,怎么可能不厉害?
素未谋面就敢喊爹,请问骨气何在?
校嘉华揉他脑袋,“走吧,去供销社。”
.
正事办完,校嘉华总算能体验逛街的乐趣。
供销社不难找,跟着路人走,十有八、九目的一致。
路过国营饭店,跟屁虫哒哒的脚步声消失了。
校嘉华回头,皱眉。
校大宝苦着小脸,蹲在地上,“娘,我饿……”
“嗯?”语气威胁满满。
校大宝吞了吞口水:“……姑,我热。”
这金九的天,“热了自己脱外套。”
校大宝:“……”
求求你了,救救孩子吧。
空气里飘着焦溜丸子的香味,难怪有人走不动路。校嘉华暗笑,抬头看看当空的日头。
“走吧,咱们去国营饭店。”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修文狂魔,一个用词不当就想改的那种t_t
大家不用在意这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