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文艺大家范儿

黄导介绍的好些内容,其实周大林都是知道的,但他还是拿出一副认真的样子来,耐心听他絮絮叨叨讲了一个多小时。

不听他讲完了,就成了他未卜先知了。人家再把他当了诸葛亮转世,吓出个好歹来,就得不偿失了。

终于听黄导啰嗦完,他才漫不经心地开口说:“的确如黄导所说,这部戏值得投资,我也的确有投资的意向。要不然,我也不会大老远的,跟着小于跑到这里来。”

但紧接着,他就话锋一转说:“不过呢,我有些事情不太明白,还要请教黄导一二。”

黄导就赶紧说:“不敢,不敢,您有话请讲。”

刚刚步入二十一世纪,国内娱乐业还远没有二十年以后发达。那个时代的种花家百业待兴,百花齐放,需要投资的项目满大街都是,且利润奇高。要不然那时代的银行存储利率为什么会那么高呢?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1%!

在这种背景下,制片业的整体利润并不算高,而且风险极大,拍戏找个投资人还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好多企事业单位,被熟人关系缠的无奈,宁可少出点钱搞个赞助,也不愿意投资,权当做个广告费了。

所以,那个时代的电视剧,片尾总会有一长串的赞助单位名单。

周大林肯主动找来洽谈投资,黄导自然诚惶诚恐,像对待大爷一般了。

听黄导如此说,周大林就笑笑说:“黄导把自己的关系都用在了拉钱投资上,日后过审、和各大电视台洽谈版权购买,还有更好的关系可以利用吗?戏拍的再好,卖不出去也不行啊。这娱乐媒体,可不是个人企业,有时候不见得就完全以质论优劣吧?”

黄导就说:“您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周老板一点也不外行。我这也是让钱给逼的,提前把该用的关系给用上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片子我都没有,还谈什么卖钱呢?只好顾头不顾尾,走一步算一步吧。”

他听了就点点头,然后才沉吟着问黄导说:“有没有这个可能,我只是打个比方哈。就是投资这个事情,由我来办。黄导您呢,设法把这些关系的钱退回去,在关键时候,再去利用这些关系?”

黄导想了想说:“可是,我现在选景,做室内道具,已经花了人家不少钱了。”

“这个好办。”周大林就说,“花了多少,我可以给你垫上多少。”

黄导就看看他问:“恕我不恭哈,有个问题我想问一下。”

“你尽管说。”他就说。

黄导就问:“周老板为什么非要做个独立投资呢?您可知道,做我们这一行,风险还是不小的,很少有个人愿意独立投资。”

周大林微微一笑说:“有句话叫富贵险中求,黄导知道吧?说实话,你拍的电影我看过,我欣赏你的风格。而且,我觉得你的电影水准很高,只是一时运气不好。如果单轮片子质量,好多出名的电影,比起你拍的来,差的远着呢。我看好你,愿意在你身上赌一把,就这个意思。”

这话直接就说到黄导心里去了,他也整天这么认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呢。

其实,周大林根本就没看过黄导的电影,纯粹是在这里胡吣,拍黄导的马屁,哄着这位日后的名导不哭,投其所好。

也幸亏黄导拍的片子,有公映的。那时候,好多导演拍的片子,根本就没有公映的机会。

要是黄导拍的片子里,没有一部公映过的,周大林这牛可就吹破了。

这就叫无知者无畏,大忽悠对娱乐外行啊,全凭着未卜先知呢。

黄导那时候年轻,还没有到老奸巨猾的年龄。这下让他给忽悠的,感觉遇到了知音,碰上了伯乐,心里还是十分激动的。

他想了想,一拍大腿说:“就冲周老板您这句话,我拉出去的屎也得坐回来!我去做他们的工作,把钱都退了!”

他话说到这里,一边坐着的于晓萱忽然就乐了一下。

黄导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守着女士在场,有些粗俗了,就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其实,于晓萱不是笑他说的那句话,而是笑周大林。

这家伙是真能忽悠,也真敢忽悠啊。连人家都拍过什么电影都不知道,愣敢说是看过人家拍的电影。不但敢说看过,还敢闭着眼睛瞎评价!

要万一人家较真,问他都看过哪一部,不知道他会怎样圆谎?

人家忽悠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周大忽悠是一句实话没有。可他每一句假话,都用的恰到好处。黄大导演竟然让他给忽悠的,差点连人话都不会说了,用得着这么激动嘛。

原来,他在外人面前,是这么一副大忽悠嘴脸。只有和她在一起时候的他,那份真诚,那份令她心里感动的震颤的关爱,才是真实的周大林。

她何尝又不是呢?出门不敢多说一句话,宁可变个闷葫芦也不说不经过大脑的话。只有和周大林在一起的时候,才会逮着什么说什么,滔滔不绝,不用经过大脑。

周大林说,和她上一辈子是一个人,这话还真有道理,都是两面人。

这时候,黄导就又不无担心地说:“可整个牌子拍下来,费用不低啊,需要两三百万呢。”

周大林澹澹一笑说:“这个没有问题,我前期就可以先给你拿三百万出来,聘个财会事务所,你可以从那里支钱。”

“那好,我回去立刻就办这个事,办好了我通知你。”黄导说。

“先不急。”周大林就阻止他说,“我还有个问题,得和黄导探讨一下。”

“您说。”黄导说。

“你这个剧本呢,我看过了。可是,我感觉,有些地方,还是有一定缺陷。恕我直言,这些缺陷,会影响这部戏以后的销售,也就影响以后的利润。如果黄导可以稍加修改一下的话,那就更好了。”

黄导听了就是一愣。

周大林这时候不能管他的态度,他得达到他的目的。

于是,他就把和于晓萱说的那些,剧本的缺陷,都和黄导说了,只不过说的更详细一些。

黄导听完了,伸出大拇指来,向他比了比说:“周老板果然内行。我这不是因为钱的问题,给逼的没了辙嘛。我跟您说实话吧,我这个本子,其实是个缩减版,实在没钱拍那么多内容,左右为难好多天,和我们编剧反复讨论,删掉了三分之一的戏,才出了现在这个本子。

当时考虑啊,正面这个男主的年龄、身份限制了他的进一步发展,正面的戏就有些分散,比起反面的戏来,不那么吸引观众眼球,就把正面戏给忍痛割爱,删掉了一半,这就让这个本子,显得有些偏侧重反面了。

这样吧,我把我们刘编剧请过来,让他带着原剧本来,让您过过目。”

又一个娱乐圈未来的大腕儿要现身了,周大林慨然应允。

于晓萱自告奋勇,问黄导要了刘编剧住所的地址,开车前去接他。

刘编剧思考剧本搞创作,需要清净,就不和剧组住在一起,而是单独去宾馆开了个房间。他住在哪里,也只有剧组负责人和黄导知道。

周大林看看时间不早,便建议先和黄导去楼下餐厅,在那里等着刘编剧过来,然后大家一起吃个饭。

黄导欣然答应了。

饭桌上,周大忽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就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说着话,两个人论了大小,想不到竟然同岁,黄导年长俩月。这下好,关系好像又近了一层。

这黄导是个好酒之人,两个人谈的投机,没等于晓萱接了刘编剧过来,菜还没上,两人先把酒给打开,倒上喝开了。

等到刘编剧到了,一瓶茅台下去了一半,有了酒意的两个人,已经开始称兄道弟了。

看见刘编剧,黄导直接就说:“刘哥,我给你介绍个兄弟。这位是周大林周老弟,本省商界翘楚,实力雄厚。关键是他欣赏咱们这一行,欣赏咱们兄弟。有他支持,咱们日后在这娱乐圈,算是把脚跟站住了。能不能闯出腕儿来,就看咱们弟兄了。”

人到齐了,开始上菜。三个人先是围绕着剧本说剧情,越说就越投机,然后就从剧本的创作初衷蔓延开来,谈人生谈理想谈发财说醉话,俨然是多年好友,跟刚刚认识扯不上毛干系了。

一边于晓萱看的目瞪口呆,甚至都怀疑周大林和她那么投机,也是装的。他表演的太像了,根本看不出来他有任何的作假做作。难道,他真的这么爱好娱乐,真的这么喜欢那俩活宝的文艺路子?可她明明知道,他对文艺不感兴趣,从来不看电视剧。

这不扯澹嘛!

那俩活宝,是真的文艺范儿,扯起文艺来,还有点建安才子的范儿,无酒不欢,酒量也可以。

于晓萱却知道,周大林酒量一般。在同里的时候,一坛女儿红,他们俩一人一半,她还没醉,他已经差不多了。

桌上已经有三个茅台空酒瓶了,他们还喝,又打开一瓶。她担心周大林喝多了,想劝着他们别喝了,却不料周大林偷空忙闲的,还能冲她眨眨眼,那意思是他没醉。

这可真是怪了,他并没有少喝。

这场酒就喝到了半夜,喝的餐厅里一个人都没有了,只剩下仨酒鬼,都开始东倒西歪了。

总算散了酒局,她把那俩给送回去。

这真正的文艺人,就是有这个好处,酒后不乱性。

三个人始终说关于文艺、电影与文学,探讨当代几位作家的短长,对坐在一边如花似玉的美人儿无动于衷。喝到最后,直接就忽略了于晓萱的存在。

这才是文艺大家的范儿,比起圈内那些道貌岸然者来,绝对是另一种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