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胸中养三分戾气

闻学桢和姜尚武的比试是最后一场,这场比赛结束,众人就纷纷散场,徐重光也跟着师父傅剑秋回到了居住的地方,用过晚饭,徐重光主动向傅剑秋提起这场比试来。

“姜尚武的拳法虽然凶猛,但更多是花架子,他这一拳劈得虽然非常凶猛,但是同时也会存在势头太猛的问题,一旦别人不与你硬拼,用八卦掌的趟泥步贴着你的身子走,躲到你的身后去。”

“这时候在你后背直接一个贴身撞,你却因为用力太猛,回身防守的速度是远远比不上他的,所以就会被咕噜一下给撞飞出去,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啊。”

傅剑秋说道:“不错,不错,你的思考很好,但是你自己的那场比赛了?”

“蛇形,出手要快,要果断。像是一只蟒蛇捕食猎物那样,一开始先是潜伏,找到机会就瞬间闪电般出击,一击就要咬死猎物,不会留给猎物挣扎的机会。你知道为什么高守武没被你一下子咬死?”

“是因为弟子那一拳的速度还是慢了,如果我速度再快一点,一定能够在他后退之前就咬死他。”徐重光将自己思考了许多的答案说出。

“你这话说的。”傅剑秋不禁失笑:“你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就像你问我怎么对付西洋大力士,我告诉你,只要你用一千斤的力气拍出去,洋人的大力士再强壮也抵挡不住你这一拳,登时便你打死了......你用千斤力啊,你为什么不多用一点力,我都说了一千斤力,你怎么还用一百斤力打出去?”

“又比如你问我怎么对付薛颠,我告诉你,很简单,只要你的速度比薛颠还快,身形还鬼魅,你就能打赢他?你怎么这么慢啊?不是都要你比他更快吗?”

徐重光不禁惭愧道:“那弟子肯定是做不到的。”

“不错,无论是速度的快慢还是力量的大小,这都属于身体的素质,需要你自己去练,而且能不能练成也要看个人的体质天赋,就像我们想要练得像洋人那么壮,不是光靠死练就能练出来得,还得像洋人那样,每天吃牛排,养着身体。”

“师父说的是。”徐重光思索了一下道:“那是因为弟子等待的时机过长了吗?”

傅剑秋道:“不错,别人用猴拳上蹿下跳地不停撩拨你,这时候你要果断一点,不要犹豫,久守必失的道理你要明白。不要想着一直防守消耗他的体力,那是一种死办法,而且风险很大,万一你遇到的一个稍微厉害的人,他在体力消耗前就把你打倒了怎么办?”

“要凶狠,果断,三五招防守过后,他下一次来攻击你的时候突然出手,一下子就把他打倒!”

“别人打你三十多招你都被动防守,始终没有出手,你可能觉得时间越久,对方的警惕心就会逐渐下降,恰恰相反,对方反而会越发地提高警惕,知道你在憋着一股劲等着找机会还击,而且这一出手,肯定是猛招!”

“这是为什么?”徐重光纳闷道,按理说,如果对手一直被动挨打,那不是会逐渐放下警惕心,认为对手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新手吗?怎么还会提高警惕之心?

“但凡是手上有经验,都晓得,如果真的是新手,一直只能挨打却还不上手,几招下来自然手忙脚乱,空门大开,必致落败。而一个人,一直挨打而且还能防得有模有样,自然说明他不是新手,而且还憋着后招。”傅剑秋指点其中关窍。

“因为如果不是憋着后招,而且这后招还很有可能反败为胜,怎么可能做到一直坚持防守而没有丝毫慌乱,心理素质再好,面对被动挨打的局面,难免有些慌张,露出一两个破绽,可你防得太好,傻子也知道你一定憋着一股劲。”

“原来如此啊。”徐重光听到傅剑秋的话语,顿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擂台之上,他一直想着等到对方掉以轻心时候出手,一定能够一击定锤,取得胜利。

“高守武之所以会被你咬到,是因为他虽然知道你憋着一股劲想要后手反击,可他却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反击,以及反击有多猛。所以他还是慢了一点。”

傅剑秋站起身子来,比划起高守武的样子。

“他将退未退,就给你了咬住他的机会,虽然没能直接咬死,但你马上用蛇缠身缠住他,让他难以脱身,只能与你正面交手的机会,但正面对打,除了八极拳形意拳谁也不怕,刚猛无比,他招架不住,又脱不开身。除非他往后一跃,才能脱离。但脑袋后面是没有眼睛的,这么跳大概率会重心不稳,踉踉跄跄。”

“但你紧接着就是一记半步崩拳......”

“半步崩拳,凶猛无比,任谁也不敢在没有准备、蓄力的情况下仓促接拳,非死即伤,所以他必须只能向后拼命一跳,来躲开你这一拳。但这一退,就导致他重心不稳,而你趁着崩拳的力还在,顺势一撞,将重心不稳的他撞倒在地了。”

将徐重光的应对夸奖之后,傅剑秋发出一问:“但是,如果不是因为你年轻,耐力强,你能在前面挡住高守武那么多次游走扰击后,还能打出这么凶猛的反击吗?”

自然是不能的。

不用说,徐重光心中也清楚得很。

学武之人那也是血肉之躯,怎么可能有那么强的耐力了?

所以真正的高手交手,一般也就是几招之内分胜负,有的高手可以打上几十招,那是因为用的是快攻猛打,像咏春拳的日字冲拳,这种他们虽然过招很多,但其实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超过五分钟,人就会开始喘气,气力不支。

“傅师,其实前面好几次高守武出手攻击时,并非没有机会出手,只是我自己瞻前顾后,总想着把握不大,不敢贸然出手,然而越是等待,反而一击败敌的希望更是渺茫,眼见已经开始逐渐吃力起来,于是寻得还一个不错的机会就出手了。”

徐重光脑海中不断回忆两人的交手,越发感觉到自己的犹豫和瞻前顾后,或许是恐惧,害怕自己会输掉比赛,所以一直在尽可能去寻找把握更高一点的时机出手,可是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时机了?

“正是这个道理,其实我们学武之人,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最后还不是挡不住一颗子弹?但是学武,就要养三分戾气,谨慎和稳重自然是好事,但是很多时候,却要凭着这股戾气,血溅五步。”

傅剑秋说着这个道理,其实武人,本质上是有着一股气支撑着的,如果一味求稳,这股气就散了,所以古代很多武人,功夫越练越高,胆子却越来越小,甚至有的干脆入了公门,对自己往日的同门师兄弟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