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朝野之间

不提因为这事,离开之时彼此眉眼不顺的丘福和朱能,送走两位国公后,黄昏和吴溥继续回到宴厅,撤了歌姬和女伎,两人喝着小酒轻声议事。

吴溥龇了口酒,问出了心中担心的话,“你真的是给二皇子讨好陛下和娘娘的机会?”

黄昏摇头,“吴叔叔,关于立储这件事,你只管去做你的,就算你现在支持大皇子,将来若是二皇子登基,侄儿也能保你仕途无虞。”

吴溥不解,“你呢?”

黄昏叹道:“我现在还没想好。”

朱高炽好是好,现成的明仁宗,其后的接班人朱瞻基,打造出仁宣之治,和永乐盛世连在一起,大明很是辉煌。

但这辉煌也就如此而已。

和自己理想的大明帝国差之甚远。

朱高煦不好。

一直在作死。

但朱高煦有一个优点:尚武。

尚武的君王么,大多喜欢开疆拓土,所以在这一点上,很是契合自己的理想。

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朱高炽、朱瞻基和朱高煦,谁来当君王,自己才能做到隐帝那种地位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带领大明走向世界。

当下君王是朱棣,自己要做的不是带领,而是辅佐。

因为朱棣本身,就想走向世界。

所以关于扶龙的对象,黄昏还要继续再斟酌。

吴溥不解了,“既然你不想扶龙大皇子,也不想扶龙二皇子,为何前日拂了大皇子的面子,现在又要给二皇子铺路。”

黄昏苦笑,“我在顺天时,陛下忒不厚道的让我拿钱,被我忽悠过去了,现在刚回到应天,大皇子又有这个意思,我也没办法,钱还是要拿的。”

朱高炽跑城外来迎接,不也是盯着老子的钱袋子嘛。

吴溥隐然懂了,“所以你的目的其实只是让丘福和朱能两位国公当个冤大头,拿钱给你?”

黄昏点头,“可不是。”

又道:“朱高炽到底增发了多少宝钞?”

吴溥伸出两根手指。

黄昏哦了一句,“才二十万,还好,不多。”

吴溥摇头。

黄昏僵住:“两百万?!”

吴溥点头。

黄昏当时就崩溃了,再也顾不上什么忌讳,泼口大骂,“他朱高炽长得胖就算了,真是头猪啊,敢增发这么多宝钞,是嫌经济崩溃的不够快嘛。”

两百万,老子想帮忙也无济于事。

还得国家来解决。

毕竟国家一年的收入是一两千万两,损失一两百万来给这一次增发宝钞擦屁股,伤不了筋骨,只不过是因为接连打仗,所以国库确实没钱,朱高炽不得不多方想法而已。

自己能帮他回笼几万算几万。

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措施,比如拿个几十万两去隔壁的亦力把里买点东西回来,把宝钞送到国外去——这个方法没有操作性,需要开启互市。

最行之有效的一点:增加税收,接下来秋收过后的税收,农民可以以宝钞替代粮食,就能有效解决市面宝钞过多的情况。

说到底是解决通货膨胀。

只要后续政策到位,还是很容易消除影响。

吴溥苦笑,“小心隔墙有耳。”

黄昏没好气的道:“他朱高炽听见了又怎样?!”

做错事了还不能被批评?

我黄昏偏要试试。

不仅我现在要骂,等两天我去找他了,当着面面骂。

试试又怎样。

吴溥哭笑不得,扯开话题,道:“话说回来,两位国公真是有钱,一人三万五千两,眉头都不眨一下就能拿出来。”

黄昏笑道:“要不然呢。”

大明王朝最顶尖的几个人,能没钱么,何况刚打了仗,一个个吃空饷吃得油光满面。

但毕竟是三万五千两,估计丘福和朱能也得过一阵紧巴巴的日子——这些大佬有钱,可不尽是现钱。

大头还是田产和房产。

咳嗽了一声,问吴溥:“吴叔叔,现在应天这边局势如何?”

吴溥认真想了想,“当下朝堂是大皇子坐镇乾清宫监理政事,能力极其出色,除了增发宝钞这一着蹩脚之外,其余方面堪称完美,是以当下朝中以之立为储君的呼声很高,不过大多是文臣。支持二皇子殿下的也不少,平叛有功,又尚武,可能正因为如此,大皇子殿下以福建局势需要安定为借口,把二皇子殿下暂时困在了福建,否则陛下不在应天,二皇子一回来,大皇子可就寸步难行。”

黄昏颔首,“下了一着好棋。”

吴溥摇头,“好也不好。”

黄昏不解,“为何?”

吴溥道:“虽然暂时让二皇子远离了京畿,大皇子殿下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但如此一来,也让陛下的眼中只看见了大皇子,让他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这个时候,他的缺点就会无限的被放大。若是此刻二皇子殿下在京畿,那么陛下就会同时看见这两位,以二皇子的性情,在陛下回应天之前的这段时间,肯定要搞很多幺蛾子事情出来,这很有可能让二皇子作茧自缚。”

黄昏恍然,“确实如此。”

以朱高煦的作死手段来看,他要是回到应天,以他的势力,肯定要把朱高炽欺负得涕泪横流,若是朱棣看在眼里,没准反而会厌恶朱高煦。

所以说朱高炽这一着棋,算不得好。

但也不差。

打铁还需要自身硬,只要在陛下回应天之前,朱高炽表现得没有一丝瑕疵,那么在朱棣眼里,就是一个完美的文治接班人。

立储机会大增。

不过……

朱高煦怎么可能坐以待毙,他就算不在应天,也有势力。

别忘了,丘福和朱能可是愿意拿出一万五千两来给朱高煦表达孝心——这样的靖难武将,在大明还有很多。

所以目前大势,还在朱高煦那边。

看起来局势有点复杂,不过黄昏心知肚明,当下大明的立储局势其实很明朗:朱高燧没有希望,也许有过一丝希望,随着平叛在大田被围而大败,还需要徐辉祖去救,他就没了希望。

然后就只有朱高炽和朱高煦。

前者是文官集团。

后者是武将集团。

就这么简单。

只要是文臣,基本上都支持朱高炽,只要是武将,那支持朱高煦没跑。

自己今后按照这个准则行事就成。

因为吴溥在内阁,很多政事都要经内阁那边,且解缙编修全书也是在文渊阁那边,黄昏于是问道:“洪保准备的下西洋之事如何了?”

吴溥顿时来了精神,“一切都有条不紊,近期因为经费不足,洪保本来颇为挫折,但另外一位太监站了出来。”

太监不是普通太监。

在明初,太监一般是内侍十二监的大监,比如郑和的官职是内官监太监。

黄昏愣了下,“谁?”

吴溥笑道:“是司礼监太监王景弘,在知悉都知监太监洪保筹备下西洋诸事遇到经费问题后,他走动呼吁,在朝野之上让官宦、乡绅出钱,别说,效果很好,是以当下下西洋那边,暂时没有经费困境。”

王景弘……

黄昏隐约有点印象,但实在想不起来,毕竟不是百科全书。

笑道:“如此说来,这是个人才,等陛下回来,只怕会奖赏他。”

然而内侍十二监,以内官监的郑和为首,明初的司礼监是被限制了的,权势不如内官监。

这个王景弘再有功劳,也不可能越过郑和。

所以大概率是在其他方面奖赏。

吴溥也笑道:“听说他也想和郑大监一起去西洋。”

黄昏颔首,“有此大功,估摸着混个副使没问题。”

又问:“解缙那边呢。”

吴溥叹了口气,“这边耗费的钱财一点也不必洪保和王景弘那边少,毕竟数千人的规模,仅是薪俸一项,就是巨大开支,一个月得上万两白银,这还不算购买书、纸、笔墨的开支。”

顿了下,“所以近期有些停滞,因为打仗,大皇子不敢怠慢,只得一分钱掰成两分花,毕竟平叛和陛下的亲征是当务之急。”

黄昏叹了口气,“这个停不得,人一旦散了,再召起来就很麻烦。”

得了。

等丘福和朱能送钱过来,自己就送到朱高炽那去罢。

因为一路回来比较慢,黄昏比较关心徐州那个县的灾情——好歹也是老子穿越后的第一桩政事,这可是以后的政治资本。

问道:“徐州那边的灾情如何?”

吴溥笑容灿烂,“你小子有一手啊,竟然让乡绅和官宦拿钱捐粮,在你走后,当地地方官也不敢怠慢,灾情基本上已经应对过去,等秋收之后能渐渐恢复生机,也不知道那边怎么走漏的消息,都说你是钦差去处理灾情的,当地有人上了万民书,今天我才递到乾清宫去,狗儿太监来领的,刻意放在最上,估计大皇子殿下已经批阅了。”

吴溥只想说一句:干得漂亮!

仅这一件政事来看,黄昏绝对有胜任封疆大吏的能力。

黄昏哈哈一笑,谦虚的道:“吴叔过奖了。”

其实内心爽的一批。

两人继续浅斟漫饮,两叔侄好久没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不过么……很快,有人来到宴厅,是徐妙锦和吴李氏。

吴李氏斜乜一眼吴溥,“还在喝?”

吴溥干笑两声,“不喝了不喝了。”

徐妙锦则要温婉一些,走到黄昏面前,“旅途辛劳,不好好休息,喝这么多酒作甚,回去休憩了罢,厨房熬了补汤,本来是给吴叔叔的,不过我让他们分了点给你。”

吴李氏也白了吴溥一眼,“多喝些,对身体好,要长期坚持。”

吴溥打了个寒噤。

求救似的看向黄昏,这汤我真不想喝啊。

喝了补汤,晚上就会有活动。

这个一旬一两次倒也还行,可是天天都要,铁打的身体也吃不住啊,古人诚不欺我,三十如虎,男人真是吃不住。

黄昏一副爱莫能助的眼神。

等等……

我也要喝?

看了一眼笑意盈盈的娇妻,黄昏打了个寒颤,难道我这锦姐姐还想要,我可是差点猝死啊,不行了不行了,我也要坚持不住了。

然而哪能辜负妻子的一番心意呢。

两叔侄凄凉的各回各院。

不提吴溥和吴李氏想生二胎的事情,徐妙锦还是知道轻重的,她的初心是真的只给黄昏补补身体,而不是让他身体好起来好享受人生。

是以这一夜,黄昏睡了个安稳觉。

……

……

月色靡靡。

张红桥走在亮若白昼的黄府之中,感触万千,她第一次知道,原来有钱人的生活可以这么糜烂,难怪天赋平平的父亲一生都在科举,希望有朝一日做个大官人。

可惜,父亲终究还是死在异乡。

如今张家,只有她一人。

信步而走,来到宴厅。

发现小厮和丫鬟们正在收拾,手脚麻利,很是卖力,仿佛是在他们自己家里一样,不像福州那边的大户人家,若是东家和夫人不在,奴仆们就会用各种理由偷奸耍滑。

走进去后,有人和她打招呼,张红桥挤出一丝笑容回应,算不上熟络——终究还是寄人篱下,很难迅速适应。

倒也是奇怪。

发现黄府的丫鬟和小厮们,都极其亲和。

张红桥发现小厮和丫鬟们准备了一些袋子,将没吃完的猪肘子之类的佳肴倒了进去,讶然不解,问道:“这是准备留着明天继续吃?”

黄昏那个大贪官,会这么节俭?

那小厮摇头笑道:“怎么会,东家一般不吃剩菜,但他又心疼浪费的粮食,所以从当初他成婚那一日起,就给我们说过,以后但有宴请,剩下的酒菜我们都可以打包带回去自己吃。”

又道:“你看这肘子,都没动过呢,悄悄告诉你一个事,有时候厨房那边会多做很多菜,东家和夫人几乎不会动,然后端给了我们,先前我们还以为是厨娘故意的,后来厨娘无意间透露啊,是东家和夫人叮嘱的,他们这么做,就是不想让我们以为他们在施舍,让我们吃得心安理得。”

多好的东家和夫人。

张红桥微微愣了下,不解,问道:“那他们为何不让厨娘多给你们做一点,要绕这弯弯拐拐?”

那小厮一副你这就不懂了吧的神情:“这就是东家和夫人的用心良苦了,其实咱们黄府一向比较节约,若是每天都很多饭菜,大家吃多了,就不懂得珍惜了。且东家和夫人每月给厨房那边下人们的吃饭款项是定额,而东家夫妇和吴辅臣一家的定额要高些。饶是如此,厨房那边但有钱剩余,都作为奖赏赐给了所有小厮和丫鬟。”

张红桥若有所思。

不是说这些大官都不把下人当人么?

嗯……肯定是在收买人心。

张红桥其实有感恩之心,只是她总觉得,在帮助自己后,黄昏说过的那一番话,让她觉得很是惺惺作态。

终究还是涉世太早,见过太多的人性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