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第一天官

虽然“两极分化”“二次分配”“社会”“阶级”这些词给两位老人造成了一些困惑,不过两人稍一想就能明白其中意思。

当然,“蛋糕”一词还是给了两位见多识广的老人造成了真正的障碍,不过两人照例将之归纳为加了蛋的面饼,这对穷人来说,果然是好东西。

最重要的是,这些都证明了圣人的“无恒产者无恒心,有恒产者有恒心”,实乃至理。

以往大家都知道圣人的道理是无比正确的,可应该怎么做,就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至于行不行不得通,管他呢,先要说得通再推行下去,大抵便不会错的。

此时方唐镜说的虽不是大道理,却一点就透,是真正可以实施推行的方法,不只是理论!

且这一套也很好理解,若这世上人人有恒产,自然而然便会仓禀足而知礼仪了。

这绝不是乱说,江南之地,文风之所以鼎盛,是他省的数倍乃至十倍的读书人,识字率亦是全国最高,为何?很简单,江南之富,富甲天下啊!

稍有点家资的,就算是勒紧了裤腰带,也要让孩子读书识字,这不正是“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体现么?

反观那些盗贼横生之地,莫不是人穷地贫之所。

“无恒产者无恒心”,烂命一条,与其穷困而死,不如搏一搏,快活一天算一天。

而方唐镜对于他那套理论,不仅是这么想的,也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若这个天下能象他所说的那样,中产家庭占据了大多数,即便有人想造反能造反也成不了气候,没有民意基础的造反,转瞬便可扑灭。

“江泉县的皇恩新区,就是为了这个目标打造的示范区,此时第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之中,两位前辈若有空闲可前往一观……”

方唐镜接下来自然又绘声绘色地将江泉新政和建设给两老描绘了一番,说到激动处,当真是口沫横飞,神采奕奕。

两人听到那八纵八横的大街,十辆马车并排通过的大道,规划整齐的商业区,热火朝天的工地,各种学堂医院,新式的工厂,神奇的水车,几成了商品集散地的方家村,连片的纺织厂……

“对了,小子来之前,跟家乡人谈论,县里现在穷苦之人,也能月入一两五六钱银子,若是一个五六口之家,有两名劳力的,差不多顿顿米饭白面管饱,两天有一顿肉吃,若是有三四名劳力的,不但天天有肉吃,还能省下钱盖新房。

我方家村人均则是月入五两,村里的旧房全都租了出去,村里正在统一规划建新村,也是江泉县模范村,家家两层小楼带一大院。

以后村村都要照此例建设,修路搭桥,谓之村村通。

由于外来人口众多,方家村已由县里报到松江府,拟升格建镇……”

什么?月收入一两五六钱在江泉一小县里竟然还算是“穷苦人家”?

要知道,在南京城做活路的也就只有一两三四钱的水平,就这也是江南顶高的工钱了,可现在竟然连一个县里的小百姓都比南京城的大百姓阔了?

“小友的描绘,真真令人大开眼界,若真能人人有那个蛋什么糕吃,有两层楼房住,有活干,衣食无忧,至圣先师孜孜以求的大同世界不远矣!”老道士悠然神往,忘情地拍了拍老儒的肩膀道:

“石渠老弟,你我两把老骨头非得多活几年不可,不看看那大同世界,老道死不瞑目矣!”

“迂斋老兄,你我共勉,戮力加餐,不活百岁誓不罢休!”

“哈哈哈哈……”

山间回荡着两人豪迈的笑声。

方唐镜身子一震,终于知道这须眉皆白的老道是谁了。

原来人称“天下第一天官”的那位名臣,便是自己眼前这老道!

方唐镜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看起来穷得就差要饭的老道士竟然是迂斋先生!

在大明历史里,这可是比王恕还要狠的狠人。

怎么个狠法?抽象点说,就是发起疯来不但自己都怕,就连文武百官都怕,便是鞑靼女真都怕,就算是皇帝都怕的,一个人单挑整个官场,鬼神辟易的存在。

而且一生被诬陷下狱可能是大明之最,却都奇迹般逃过死神的传奇。

明史对他的主要成就介绍了四个方面:守备宣大,成化犁庭,整饬仕路,罢汰庸劣。

不要小看区区十六字,不说多少庸才无一字于史,便是多少名臣想在史上留书数字亦是艰难。

虽只十六字,却道尽了此人为天下士子所敬仰,为天下仇寇所切齿,为天下官员所畏惧,为当今圣上痛绝的原因。

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轰轰烈烈,天下震动的大功德。

此老成名不算早也不算晚,英宗正统元年,二十八岁举进士,授延平推官,为官刚直,以严惩不法豪强闻名中外,遂使唤延平有夜不闭户之誉,朝廷将之召入都察院理刑。

景泰二年,改任吏部主事,在协助户部侍郎刘琏督饷宣大时发现其侵贪行为,当是之时,整个督饷队除了他之外,人人上下其手,敢不收受好处者往往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在这种情况下,此老竟然连夜一人双马,冒死回京举报,一举打下贪污集团。

遂升为右都佥御史,代刘琏督饷兼参赞军务。

因土木堡之败,宣府被也先鞑靼铁骑数度攻破,几成废墟。

是此老抚恤军民,购万五千头耕牛发放,组织生产,行召商中盐之法,鼓励内地商贾来前线贸易,利边利民,短短数月时间恢复宣府边备气象。

此后升任宣府巡抚,提督军务,被此老弹劾落马的将官多矣,均为勋贵,都指挥扬文,扬鉴,都督江福,总兵纪广,连监军也不放过,被弹回了宫里。由此可见其性格之强硬。

数年间广招流民垦荒,清除弊政百十条,三年之内,将宣府由一个残败的边镇建设成西北雄关,实乃文武兼备之大才。

当然,他这般不计后果的弹劾也留下隐患,日日有人在皇帝耳边诽之,更有御史弹劾其专权,遂被莫名罢官。

天顺三年,起复,不过皇帝还是将他扔到了南京,任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眼不见为净。

一直蹉跎到了今上即位,廷推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时,阁臣言官吏部等共同推举此老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诏命下达之日,朝野欢庆。

当然,这欢庆只是暂时的,此老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对官场来说,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好事。

因为京察来了,原本按旧例,每次京察,对天下官吏的贪,残,罢,黜,迁者皆有定数,此老倒好,一到任就将这个数字扩充了一倍,迅速作掉一大批庸劣贪酷德不配位的官员。

我顶啊,这简直是妥妥的官不聊生,没得说,大家一起将他排挤到辽东、大同那等鸟不拉屎的地方,整顿兵备去罢。

不料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此老依旧是毫不吸取教训,狗改不了吃那啥,罢免了镇守太监李良,总兵官郑宏,起用被关在狱中的将领崔胜等人,旋即出兵,取得凤凰山大捷,得成化皇帝亲笔嘉奖。

成化三年,此老与武靖伯赵辅率军征讨建州女真,九月,兵分五道从抚顺出塞,十月攻至建州,大获全胜,斩首五百三十六人,擒九十九人。此战之后,成化皇帝亲赐麒麟服,加其太子太保。

也正是在这一年,吏部尚书出缺,成化皇帝亲自提名此老任之。

成化四年,大明第一次伏阙请愿,此老参与。

又是一年京察日,上一次此老作为左都御史,明明是龙套,却抢尽主角吏部的风头。

这一次作为吏部尚书,堂堂正正的主角,当然要大杀特杀,一次京察,竟将数百监生罢黜,数十任要职的官员被其降罢,其中多有执政大佬们的亲信乡党。

结果当然是招致了更强烈的反弹,连自己内部的左右侍郎都反了水,弹劾奏章雪片般飞入禁中,参其专擅不法,揽权结党共十二大罪。

他就是,为官不惜身,有官场滚刀肉之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名臣李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