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攻其不备
“叮叮当当——”一连串暴响和炫目的刀光剑影闪过,两条互相纠缠在一起的身影乍然分开。
宁祖儿和娜仁托娅脸上都现出极为惊异的神色,对彼此的武功深为震撼。
“看这小子白净俊俏的模样,不成想却是个硬爪子。”娜仁托娅的眸子变得锐利起来,看到脱脱不花逃出了关城,她逐渐放下心来专心面对对方。
“没想到脱脱不花身边的一个妃子竟然有这样的身手,”宁祖儿心中暗暗纳罕,脸上却不动声色,向着她眨眨眼笑道:“你的大汗把你丢下自己跑了,你还要跟我打下去么?”
“你若不纠缠我,我也不想寻你晦气,”娜仁托娅眯着眼睛瞟了他一眼道:“别以为你生的俊俏,我便不会痛下杀手,再不让开,我就真的对你不客气了。”
“像你这样的美人儿,我怎舍得放手?”宁祖儿嘻嘻一笑,“我倒想试试,你对我是怎么个不客气法,”作出一副色眯眯的样子,目光在她身上不住扫来扫去,“要知道,不是谁都能尝到蒙古大汗女人的滋味......”
“你找死!”娜仁托娅柳眉一竖,身形已经飚起,手中刀挑出一道耀眼的光弧如流星一般向着宁祖儿划了过去。
“美人儿好凶!”宁祖儿好整以暇的挺剑挥去,蓦然一道金光闪来,后发先至,眨眼间已到面前。他心中一惊,闪躲已然不及,回剑一封......
“嘡——”的一声,宁祖儿手臂一麻,身子疾向后退去。还未立稳,娜仁托娅的刀已到了,“嗤——”胸前的衣襟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还好他身形收缩得快,不然立时便得开肠破肚。
娜仁托娅还欲上前,将轻薄自己的这个小子大卸八块,眼前红影一闪,诺布丹增一脸焦急的向她说道:“娘娘,不能再纠缠下去了,赶快跟随我走!”
宁祖儿见一名红衣老喇嘛扯走了娜仁托娅,正待去追。却见迎面冲上前一群蒙古骑兵,二话不说,张起弓箭就朝宁祖儿射去,他赶紧远远躲开,一支支利箭“嗖嗖——”在他身边穿过,他不敢有丝毫停顿,几个纵越便来到城墙根边,后面蹄声嘚嘚,那群蒙古骑兵也紧随而来。
宁祖儿后背紧贴着城墙,已无路可走,那群蒙古骑兵顷刻散开,呈半月形向他围了过来。
箭镞闪着寒芒再次对准了他,宁祖儿攥紧手心,脑中急思对策。忽然,“咻咻——”之声从头顶传来,一片箭雨泼洒而下,登时有几名蒙古骑兵中箭落马,其他的蒙古骑兵慌忙抬起手肘,将箭镞瞄准了上面......
宁祖儿眼见蒙古骑兵与城墙上开始展开对射,已无暇顾及到他,正要趁机脱身离开,突见一条绳索从上面垂了下来,他抬头看去,只见朱骥正指挥几名锦衣卫扯着绳子的另一端。
“赶快上来呀!”朱骥急向宁祖儿招手。
宁祖儿再不迟疑,抓住绳索垂下的一端纵身一跃,身子沿着城墙轻飘飘的抬高了一丈有余。众蒙古骑兵一惊,扯开弓箭纷纷朝他射去,宁祖儿在上跃之际早已防到此着,扯下衣袍,右手拉索,左手将袍子在身前舞得犹如一块大盾牌,劲力贯袍,将羽箭尽皆挡开。城墙上的人一齐用力,将他越拉越高。
瞅见离城头只剩六七尺了,宁祖儿脚尖在城墙上一蹭,整个人如大鹏展翅般飞跃至城头。
“宁大人好功夫。”几名锦衣卫赞道。
“朱兄,”宁祖儿脚一落地便向朱骥说道:“下面的人里面有一个是脱脱不花的妃子......”
“宁贤弟稍安勿躁,”朱骥笑着向城下看了一眼,“这些人一个也跑不掉。”
......
瓮城中能够战斗的蒙古骑兵越来越少,明军将士甚至都不用下到瓮城,站在城头发射弓弩就行了,反正城下的目标都是一个个移动的活靶。
可没有人愿意坐以待毙,蒙古骑兵们依然镇定的弯弓搭箭,瞄准城墙上的目标将一支支箭射了出去,控弦声响过,城墙上也有不少明军将士倒下。这是一支曾横扫过欧亚大陆的队伍,虽然辉煌不再,但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轻辱的,因此他们虽居劣势,却并没有呈现出一边倒的屠杀场面。要消灭他们,明军将士必须要付出比剿灭观音教乱党大得多的代价。
关门已完全被抛下的乱石堵塞住了,想从这里冲出去根本不可能。娜仁托娅根本也没想着要从这里冲出去,城门和关门处明军定然严防死守,硬要从这里冲的话,不过多填人命罢了。
“娘娘......”沙布丹一身一脸的鲜血,骑马领着还剩为数不多的骑兵聚了过来。
“看来我们都要死在这里了,”娜仁托娅目光瞪视着他淡淡的问了一句,“你怕吗?”
“能为了大汗和娘娘而死,是我沙布丹的荣幸。”沙布丹迎着她的目光,眼中没有一点儿惧色,他身边的部下也俱都是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
“那好,我拜托你一件事。”娜仁托娅的目光仍然紧盯着他说道。
“娘娘请尽管吩咐,我沙布丹再所不辞。”沙布丹昂然道。
“你要紧跟在我身边,”娜仁托娅的脸色严肃得吓人,“一旦我力竭不能再战的话,你就一刀杀了我......”
“娘娘......”沙布丹吃惊得睁大了眼。
“我是不能被俘的,”娜仁托娅的声音冷得像冰,“我不能丟大汗的脸。”
沙布丹的额头沁出了汗水,明白她话中的含意,是不想被俘后遭受侮辱。
“娘娘,”诺布丹增在一旁沉声说道:“您切不可如此想,我就是豁出了这条性命,也要护得您的周全。”
“多谢大师,”娜仁托娅身子微欠了欠,凄然一笑,“有你这句话,我就感激不尽了。”不是她万念俱灰,此地已成死局,万难有一人能够逃出生天。
“将士们,”娜仁托娅的目光向周围扫视了一圈,见所有能够站着的人几乎人人带伤,眸子一潮,声音有些哽咽,“你们是大汗帐下最英勇的勇士,能够跟你们在一起战斗,我感到无比的骄傲,现在大汗脱离了险境,我们尽可以放手一搏,长生天将为我们做个见证,我们没有给大汗丢脸,大汗会记得我们并为我们复仇的。”
娜仁托娅的声音并不甚高,但说得每个人身上都热血澎湃,连大汗的妃子都拿起刀和他们一起战斗了,他们还能不勇往直前,让女人看笑话吗?
一番鼓动之后,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嗷嗷叫着要跟明军决一死战,既然冲不出去,也打不赢,那就干脆多拉几个垫背的,这样就是死了也够本了。
娜仁托娅、沙布丹和诺布丹增三人一合计,关门那里的防御力最强(因为大部分都是锦衣卫),内城门那里就薄弱多了,连射出的弓箭都绵软无力得多,且失准头(因绝大部分都是战斗力不强的卫所兵)。这样的布置是出于思维惯性,鞑子一定会不顾一切的冲击关门,打内城门做什么,是想闯入居庸关城再陷入另一个地方?这怎么可能,别逗了。
经过一番分析之后, 娜仁托娅大胆决定,集中手里现有的数百骑兵,全力攻击昌平卫兵马把守的内城门。
沙布丹愕然,有些不解的问道:“内城内背后就是居庸关城,娘娘你还是出不去呀!”
娜仁托娅眸中带着一丝狡黠的笑意,“左右是突不出去了,不如闹腾得更厉害一些......”
诺布丹增似乎明白了她的意思,击节赞叹道:“娘娘是想借城内的街巷民居来跟明人周旋,是么?”
“这瓮城无遮无挡,明人不用攻,困也困死我们了,”娜仁托娅很欣赏的看了他一眼,唇角微微一翘,“城内就不一样,有房屋楼宅做掩护,我们就算是死,也能狠狠的重创明人。”
......
困在瓮城里剩下的数百蒙古骑兵向着内城门迅速移动过去,他们散开长长的一线在距离内城门还有三百步的时候便拉满了弓,“歘——”漫天的箭雨向着城头倾洒了过去。
城门上守卫的昌平卫官兵猝不及防之下,一下子近百名官兵中箭倒地。
“指挥使大人,鞑子向咱们这儿打过来了。”一名总旗官向着邓祖鹏惊喊道。
“慌什么?”邓祖鹏呵斥道:“鞑子的马还能插上翅膀飞上城头不成,都给我老老实实的......”话未说完一支利箭自他头顶飞过,“笃——”的一声深深嵌入身后的立柱上,尾羽兀自颤动不已。
邓祖鹏的脸色刷的一下变了,喊道:“快,快发讯号,让那些锦衣卫马上过来支援。”他带兵冲出来夺回内城门的时候,蒙古骑兵都收缩至瓮城保护他们的大汗去了,没打什么硬仗。尔后蒙古骑兵冲击的主要方向也一直放在关门一线,他也乐得看他们与那帮锦衣卫死磕,现在蒙古骑兵全部掉转了头来攻击自己这里,不但他,手下人也全部慌了神。
一些兵掉头就跑,邓祖鹏急了,挥起手中的大刀片子砍下了一名逃兵的脑袋,大吼道:“都给老子回去,鞑子都还在下面呢,你们跑什么跑?再跑我就把你们一个个都砍喽,还不快滚回去。”
“大......大人,”一名百户结结巴巴的说道:“鞑子的箭射得太准了,弟兄们不敢冒头啊!”
“笨蛋,他们的箭都快射完了,”邓祖鹏用刀背敲了一下他的脑袋,“那些鞑子方才跟守卫关门那里的锦衣卫打了那么久,还能有多少箭剩下?告诉弟兄们不要慌,准备好滚木礌石还有火油罐子,等他们一贴到城墙下就给我狠狠砸他丫的。”
在必杀令的威慑下,官兵一个个又回转到城墙垛口边,战战兢兢的瞄着城下的动静。
邓指挥使这回猜的不错,每名蒙古骑兵箭壶里的箭只剩下了三四支,三波箭雨射过去,多数人的箭壶都空了,但他们依然毫不畏惧,疾冲至城墙下,抡起胳膊向上一甩,一个个连着绳索的挠钩飞上了城头。
“鞑子要攻上来了,弟兄们,拼了!”邓祖鹏挥刀大喊一声。
官兵们见没有箭矢再射上来,便大着胆子站起身,搬起石头砸了下去,还有的抖抖索索撑起弓箭,对着下面,还没瞄准,箭就“哧溜”一声滑脱了下去。
蒙古骑兵冒死顶着上面不断射下来或砸下来的矢石贴近至城墙根下,拉紧绳索蹭蹭攀援而上。在向上爬的过程中不断有人中箭(这么近力道再小的箭也不可能没有杀伤力)或被石头砸中摔下城墙,可其他人仍悍不畏死,口中衔着刀一步步的接近城头。
......
这一幕被关门这边的人远远看见。
于谦脸上变色,“鞑子想要干什么,怎么死命攻向内城门那里了?”
“他们这是想要突进城内。”朱骥看出了他们的意图。
“不错,”宁祖儿接口道:“他们一旦突进了城内,就有众多的房屋街道做掩护,还有百姓可以胁迫,再剿灭他们可就难了。”
“那还等什么?”于谦看着他们急道:“你们还不赶快带人过去增援。”对卫所兵的战斗力他很不放心,怕他们顶不住压力会瞬间溃散。
“可关门这里......”
没等朱骥说完于谦便打断了他的话,“外面的鞑子都已经撤了,这里暂时没什么危险,你们赶快带人过去,一旦让被困的鞑子冲到城里,那百姓们可就遭殃了。”见朱骥向宁祖儿看去,明白了他的意思,态度决然的说道:“宁公子也过去,他们里面有武功高强的人,万不可掉以轻心。”
“是,”朱骥无奈的拱手说道:“卑职这就和宁副千户带三百人过去......”
“三百人怎够?”于谦说道:“再多加两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