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战争负累

“好了,应候,此事不谈,你说说看,这灭赵之战,真的还能继续打下去吗?”

见范雎脸色阴沉,明显对于这件丢人的囧事不想继续说下去,老人立即话锋一转,神色凝重道。

“王上的意思是?”

范雎眉毛一挑,提起政事,他可不敢继续沉默。

“应候啊,这几天,寡人一直在想一件事。你说,当日若寡人不召回白起,这赵国灭也就灭了。或许现在,我大秦早已东出魏国,破灭韩国,天下,我大秦独居一半!”

“可是现在,赵国未灭,秦国经历年年战乱,早已伤筋动骨!”

“这几年,上天不佑,再加上我大秦青壮不断减少,国库粮仓皆已见底,你说再这么打下去,秦国还能撑多久?”

“三个月,五个月?”

“另外,寡人听闻,最近魏国蠢蠢欲动,楚国也越来越不安分!”

“你可还记得白起死前对寡人的劝解?”

“如今,这预言,似乎真的发生了。大秦内外交困,进退不得,拖不起了!”

老人叹息一身,眼神显得有些飘远。

作为一代雄主,他继承历代秦王之志,东出六国,破灭天下。

可是几十年的仗打下来,秦国的确一家独大,但年纪越来越大,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支撑多久,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看到秦国一统天下的那一天。

他着急啊!

“王上……”

范雎心中一颤,忍不住低声叫道。

这一刻,他能明显看出来这位老人眼中的悔意。

他似乎后悔了!

为什么后悔?

为武安君的事吗?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虽然范雎和武安君白起没有仇,但从他嫉妒白起战功,在政见上战胜对方,把对方逼到绝路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已经注定不死不休。

武安君白起的确已经死了,他曾经的政见也被尘封,甚至被人遗忘,此时再提起来也无甚作用。

可是,当面前这位后悔的时候,再拿起尘封的政见,随时都可能置他于死地!

伴君如伴虎,有时候,一个提议或许可以让人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但有时候,一个提议,也可能让人跌落云端,跌入死亡的深渊。

白起葬身在这样的深渊中,范雎可不想因为老人一时的后悔,也步入后尘。

他也知道,如今秦国面临的处境越来越难,随时都可能被人抄后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所有人都得小心戒备。

与其长此以往下去,倒不如先退一步,休养生息,再图东出。

可是现在,感受到老人眼中的悔意,无论如何,他也不能退。

一旦退了,就证明他的政见是错的,到时候,这秦国还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吗?

“嗯?”

老人轻轻应了一声,回头看着范雎。

“大王,恰逢此时,更是不该气馁啊!”

“您这般杨他人之长,揭自己之短,一旦传开,岂非损我军士气?”

“这样,魏国那边交给臣下,臣下这就挑选一人,立即奔赴魏国!”

“魏国这些年,早已被我秦国打怕了。只要稍加恐吓,那魏王再不甘,也只能唯唯诺诺,臣量他也不敢出兵援赵!”

“魏国不动,那小小韩国,岂敢动弹?”

“至于齐国,当年五国灭齐以来,唯有我秦国不曾参与。现在,齐国复国了,早已选择偏安一隅,不说他们不会参与这场大战,即便参与了,也只会助我秦国!”

“另外,大王莫要忘记,齐国与燕国可是世仇,两国交战多年,齐国曾一度近乎灭绝燕国。当年齐国破灭,更是燕国乐毅所谓。这两家世仇呆在一起,齐国不出兵,燕国岂敢妄动?”

“至于楚国,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年,楚国对我大秦的确愤恨在心,可那又如何,列国都不出手,他楚国动弹一分,我秦国就敢打他一阵!”

“如此一来,灭赵之事,谁又能阻止?”

范雎深吸一口气,无数计谋瞬间在脑海中转动。

他是一个真正的辩士,言谈之间,细数当今天下大势,令人无懈可击。

的确,如今山东六国,首尾相望,几乎都看不过秦国的霸道,但一个个对秦国又充满了恐惧的心理阴影,只要把准备当出头鸟的魏国给吓住,其他列国不足为据。

闻言,老人刚生出的一点悔过之心,顿时微微一震。

不得不说,和范雎谈政事,他就是有种莫名心安的感觉。

朝政之上,大多朝臣都在出难题,唯有范雎这样的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个宠臣被宠,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从来不会给君王找麻烦也就算了,君王碰到什么麻烦,人家就能轻而易举化解,这种人不受宠都没有天理了。

“可是应候,这大秦国库还能撑得住多久?”

不过很快的,老人想到了什么,又忍不住叹息道:“现在,前线王龁已不止一次两次请求退兵了。我大秦的粮草供应越来越难,早就难以供应了!”

范雎眉头微微皱起,的确,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麻烦。

战争从来都是烧钱的,更别说无休无止的战争了。

这种战争,把一个强盛到极点的国家打到贫困,甚至灭国都不是不可能的。

秦国战争的负累,早几年就已经开始体现。虽然范雎和秦王一直都在想办法,但能支撑到现在,已经算是了不起了。

秦国再大,再强,说到底也不过五六百万人口。

这其中再减去老弱妇孺,年轻壮力上到四十,下到十四,不过一百多万。

要知道,古人为何三妻四妾?就因为战争太多,战死的男子也多,女人的数量往往都要比男人更多,有时候甚至要多好几倍。

五六百万人口,能凑出百万战力,那是真的很了不起了。

都说秦国有百万大军,但这所谓的百万大军,指的可不是战场厮杀的兵力,这是连带后勤兵力一起的。

秦国能作战的军队,最多不超过三十万。

当年,秦赵长平之战,愣是硬生生把这个基数拉到五十万,然而,身后真正动用的人力如果也算作兵力的话,基本上高达一百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