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西湖十景》
(六十二)
梅福看着爱徒英姿勃发的样子,欣慰地点点头,对他感慨地说道:“孩子,我叫梅福,一辈子没福,在陈家村窝囊了一辈子,也许,我这个没福气的人,因为你这个高徒,会变得有福气哩。”
“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您对我的大思大德,文志绝对不敢忘记,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表现,绝不让您失望!”
陈文志对着师父磕下头去,师父为人吝啬暴燥,而独独厚爱于他。这些年,师徒俩情如父子,他很感激师父在他失去父亲之后,对他如同自家孩儿。
这份恩情,永世不忘。
梅福也十分感动,立马起身扶起文志,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地笑道:“好孩子,为师相信你的人品,好好干!”
陈文志为了尽快升为把作,干脆连吃带住都在师父家了。
两个人终日呆在作坊里,埋头雕刻,只听到木屑翻飞的声音。
刚开始,打粗坯的时候,师父还能有说有笑。他语重心长地对陈文志说:“小子,你要记住,打坯是雕刻的基础。”
陈文志认真倾听,潜心学习,将师父的话一字一句记在脑海里。重达五百多斤的黄花梨木,其大小如同一栋小房子,在烛光下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和金色的光泽。
如果打坯失败,这整个木料就毁了。
梅福仿佛陷在往事的回忆里,他静静地说道:“关于打坯,我这一代学习木雕的同辈中,能掌握这一技能的人就鲜少了,我还算不错,当然,名师出高徒劳,你也不错,这一次,因为木料无比贵重,就由我来打坯,你在旁看着好好学习。”
文志点点头,退后一步,大眼一瞬不瞬盯着师父的动作。
梅福神情认真且肃穆。他先在巨大的木料上画出简练的几何形状,用来概括全部构思中的细节。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一个瞬间,只有陈文志能看懂师父如同天书般的勾勾画画。
几天后,打坯完成后,梅福对陈文志说道:“小子,还记得我以前说的话吗,我们匠人在做事的时候,要像一块木头一样,自然而安静。”
陈文志心领神会,点点头应和道:“嗯,佛说‘清静心智,如世黄金。”
梅福满意地点点头,欣慰于弟子的一点就通,他说道:“没错,做事情一定要静得下心来,心浮气燥的话,什么事也干不成。”
第二天,他们就开始正式动工。
在完成前期的雕刻时,师徒俩还能有说有笑,比较轻松,到了后期,全部是各种精巧细致的地方,有时候,花草上的枝桠,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如果雕断了,那么整幅作品就全毁了!因此,为了避免前功尽弃,师徒俩可以连着两个月不出作坊,吃的喝的都是师娘带着家里的老妈子送进来,吃完再端走,到了最后完工的一个月,两个人干脆睡也睡在作坊,他们的眼里心里,除了这幅《西湖十景》的作品,再无其他,师父忘记了师娘和自己的三个孩儿以其一众徒子徒孙,陈文志也多月不归家,忘记了奶奶母亲妹妹,他的奶奶生病了,李翠仙几次到梅福家,听到他妻子提起在雕一件非常重要的作品,如果成功了,文志便能升作把作,出人头地了,因此,李翠仙便没有打搅儿子,自己买药照顾婆婆,庆幸的是,文志升了半作几年了,家里省吃俭用的,还积蓄了几个钱,暂时看病吃药的钱还有。
梅福又变成了从前红眼发狂的样子,整天拿着斧头雕刻头,红着眼睛,头发不梳,胡子不刮,衣服不换,澡也不洗,不是在作坊,就是在去作坊的路上,谁和他说话都听不见,状若疯子。
陈文志也变得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兴奋。
终于到了最后关头,雕到《三潭映月》的时候,要把那月光照耀下微风吹送中的湖面涟漪雕出来。
梅福的眼睛瞪得状若铜铃,几次拿起刻刀,又放下。陈文志也紧紧摒住呼吸,手心和手背全是汗。
四周安静得像坟墓,所有的人和事都消失,师徒俩的眼里心里,都只有这《西湖十景》的木雕作品了。
时间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梅福终于鼓起勇气准备雕刻,当他拿起刻刀决定雕下去的时候,只觉得头晕眼花,脑袋嗡嗡作响,手指微微发颤,原本极其清晰的画面一片模糊。
他眨了眨眼睛,知道是自己老迈,又太过紧张的缘故,涟漪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如果雕断了,整个作品的艺术档次就要下降好几级,是残次品了!
也许,他的一世清誉要毁于一旦。
功败垂成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事情。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也许不懂木雕手艺的人,看到这么如同一间小屋子的木雕作品,会惊叹于手艺人的通天本事,花草树木,人物百兽,简直是把整个杭州城的西湖十景缩小搬到这上面来了!
但是如果碰到一个内行,肯定能发现这雕断的涟漪!
梅福的眼睛越睁越大,拿着刻刀的手渐渐如同狂风中的树叶,颤抖得极其厉害。
这关系到他一生的声誉,关系到文志那孩儿的前程!
因此,梅福的一颗心怦怦狂跳,额头渗出黄豆般的汗珠,胸脯开始剧烈地起伏。
连续几个月的不休不眠,状若疯魔,已经让他渐渐老迈的身体吃不消了。
如今受到如同巨石般的精神重压,梅福只觉得喉咙口一阵腥甜,然后“哇”的一声,吐出鲜血来。
精疲力竭的他倒在了地上。
陈文志吓到了,立马趋身向前,扶起师父,手忙脚乱地替他擦拭着胸口的鲜血,对他关切地问道:“师父,你怎么了?”
梅福呆呆地看着还没有完工的宏大画面,又看看手上的刻刀,脸上凄惨的笑容,他悲伤地叹息一声,难过地说道:“师父老了,老了,不中用了!”
他的天分加努力的极致,就到此为止了。
陈文志立马安慰道:“师父哪里老了,是连着几个月辛苦劳作,太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
“不,已经好几天了,文志,这三潭映月,湖面上的涟漪,我雕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