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只谦虚了一点点

为何说苏洵不是这么谦虚的人呢?

有那么一个小故事,说好几年前,有人在苏洵面前吹牛逼,夸耀别家有一个天才子弟,如何如何了得,读书过目不忘,又羡慕又嫉妒。

听人一通吹牛逼,你道苏洵如何回答?

苏洵不耐烦说道:“你这说得,就好像我家儿子读书还要读两遍似的……”

这话什么意思?

就是你别跟我这吹牛逼,我苏洵的儿子,也过目不忘!真正过目不忘,哪个天才还能天才过我家儿子?

还别说,苏轼苏辙,那就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明珠,包括苏洵自己,便是一篇《六国论》,千年之后,依旧是国际政治的至理。

苏洵今日,倒是谦虚了……

不过苏洵今日谦虚,也有一些其他原因。

今年何年?

至和三年,刚刚改的年号嘉佑,也是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

明年,嘉佑二年,嘉佑二年要开科举,这是宋朝最有名的一次科举,龙虎之榜。

苏轼、苏辙、曾巩、程颢、张载、吕惠卿、章惇、曾布、王韶……

甚至有人说这是千年科举第一榜,为什么这一届有这么高的赞誉?

因为这一届的进士,名人扎堆出,要么就是冠绝千年的文坛魁首,要么就是开宗立派的千年大儒,唐宋八大家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政绩斐然的宰相好几个,还有王韶这种难得的领兵大才,为北宋开边上千里地。

苏家三父子,唐宋六百年,散文八大家,唐宋八大家,苏门一家,就占了三个,天下六百年,才分五个。

当今天下,才共一石,苏家是真占八斗。

苏轼且不谈,苏辙将来也是宰相。

嘉佑二年龙虎榜,所谓千年第一榜,欧阳修干啥?

刚刚获任,知贡举!

主考官!主持组织科举所有事宜。

欧阳修这回,终于算是媳妇熬成婆了,在翰林院干了这么久的“预备干部”,这回终于开始起飞了,将来出将入相的,自然步步高升,当完主考官,就是权知开封府,过两年又是枢密副使,再接着立马又是参知政事的副宰相。

慢慢就官居一品了,检校太傅,宣徽南院使,太子少师……

今日欧阳府上,五人落座,苏门父子,欧阳修与曾巩师徒,五人皆是唐宋八大家,个个千年大名。

闲聊之中,就等狄咏。

狄咏姗姗来迟,便是连连告罪,倒也无人真怪他来晚了,毕竟身居高位,公事繁忙,至于到底忙不忙,反正身居高位,就必须繁忙。

堂内四人,皆起身来礼,唯有欧阳修稳坐。

寒暄几语,互相介绍,这个苏洵,那个苏轼苏子瞻,后面那个苏辙苏……苏辙还没取字……

狄咏落座右边首席,打量一番,左边,对面,三个帅哥。

苏洵老帅哥,苏轼苏辙小帅哥。

三人又自信又和煦,特别是苏轼苏辙兄弟俩……

也不知是狄咏带着滤镜看人,还是这兄弟俩当真就看起来给人一副气度非凡的感觉,举手投足,既洒脱利落,又不失有礼有节……

反正狄咏就是盯着看,怎么看顺眼。

忽然,狄咏又相信“相由心生”这句话了……

难怪欧阳修能如此几番会见父子三人,按理说,苏家三人,此时在汴京还名声不显……

“一见狄中丞,果然非寻常人等,器宇轩昂,气度非常,令人神往!”苏轼也正盯着狄咏看,话也从口边说出。

这一语,那还了得。

狄咏下意识低头看了看自己,当真如沐春风,直感觉全身通了电流,酥酥麻麻,比做个大保健还得劲!

是吗?啊?

我狄咏真这么优秀?

这么夸我的人多了去了,别人那都是奉承之语,苏轼夸的,那一定就是真的!

对!

苏轼苏子瞻这种人,肯定不会说假话。

“子瞻贤弟也是一表人才,不矜不伐,便也听闻贤弟在蜀中早已大名在外,更听闻贤弟才高八斗,诗词文章皆信手拈来,古今典著更是无一不通,教人佩服啊!”

狄咏,此前在汴京还真没听过苏轼大名,但他就是这么吹了,诚心诚意。

这话把苏轼吹得愣了愣,拢共不过十九岁多,不过他在蜀地,那还真早已声名在外,在汴京显然还谈不上……

吹得苏轼有些心虚,连忙起身:“中丞过奖,愧不敢当……”

“有何愧不敢当,凭借贤弟大才,不得几日,必然名满汴京!”狄咏是一通吹,停不下来的吹。

狄咏这算是预言家,听得苏洵这个老爹喜出望外,自家有宝自家知,但偏偏狄中丞慧眼识珠,这种感觉当真极好。

“中丞谬赞,犬子不过熟读了些书罢了,算不得……大才,中丞能如此看重犬子,犬子当也不会教人失望,只待来日,中丞拭目以待……”苏洵谦虚了,但没有完全谦虚,只谦虚了一点点……

狄咏大手一挥:“不必拭目以待,今日一见,苏家二子,必是身怀绝学,大才之辈,凤毛麟角!”

苏轼苏辙两人对视一眼,脸上藏不住的欣喜,来拜会欧阳修几番,倒也没听得欧阳修如何夸赞,今日狄咏狄学士一来,那家伙,赞誉比天高。

这叫什么?知己者也!

士为知己者死!

兄弟二人,起身行礼,连连感谢,连连谦虚。

欧阳修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左右摆手:“唉……不必如此客气,年轻人,互相欢喜,互相认同,再好不过,再好不过啊!往后便该多多走动,以为知己,便也是一辈子的知己。我与苏贤弟,那也是相见恨晚,贤弟一篇《六国论》来拜,看得我是欣喜不已,一直未曾入仕,倒也是可惜了……”

欧阳修比苏洵大了两岁,一句贤弟自然没问题,苏洵《六国论》的政治水平自然不用说,所以欧阳修还可惜他一直未入仕途。

这些都是真诚之语,但也有欧阳修作为一个官员的心思,拉拢有才之辈,就是官场生存之道,虽不说什么朋党,但也是来日的政治资本。

欧阳修,有一篇上书皇帝的著名文章《朋党论》,他在结党这件事情上,是一个很双标的人,君子朋党,那是真正的利国利民,小人朋党,那就是虚假虚伪。

换句话说,他自己在朝中结党,那是君子之党,全是为了家国利益,是为了更好的为国效力。别人的朋党,那就是结党营私,专为利益使然。

深挖其中,以后世来看,党争之事,其真正的核心,便是一篇《朋党论》就足以概括,但凡朝廷党争,以党争治国,必然走向各方的自私自利。

欧阳修拉拢苏家三人,苏洵便也顺势就上,答道:“欧阳学士乃清流之名士,如此之言,当真教人惭愧,能为国效微薄之力,便也此生无憾了。”

没啥,欧阳修有意推举苏洵做官,苏洵也接下了。

“好好好,只等贡举之后!”欧阳修也不藏着掖着,贡举之时,只要苏家二子有才,高中之日,就是推举苏洵做官之时,推举的理由有二,一是苏洵真有才华,二是他为国教育出了两个有才之子,后面这个理由还更重要。

狄咏也是时候出手了:“子瞻,你兄弟二人若是无事,便也随我多走动走动……”

“再好不过!就怕叨扰了中丞办差……”苏洵连忙接道,父亲还是父亲,政治智慧不比两个儿子,儿子多还在受宠若惊,父亲是真懂得其中关键。

“这是哪里话,只要不耽误了二位贤弟备考,但来就是!”狄咏哪里能放过苏家兄弟?

苏轼闻言,带着少年心性,大手一挥:“哪里需要备考?不必不必,只要不叨扰中丞,便是日日相伴又何妨?”

这么牛逼的吗?曾巩都听愣了……因为他在备考,备得是废寝忘食、头晕目眩……

“好,那明日邀约一饮!”狄咏知道,男人与男人,就得喝酒,连喝几顿,那就是兄弟!

(晚上继续,今天不很晚了,上半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