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准备黄袍加身?(求鲜花)
李懿没有说话,继续看着许昌吉。
“将军,若您以后有何打算,幽州从上到下都会助您一臂之力的。”
这是要窜腾我黄袍加身?
李懿如今已对谋反更有了几分信心,但也没有接他的话茬,而是摆了摆手道:
“本将谢过诸位好意,诸位送来的钱粮人马,就却之不恭了。”
十几个世家族长都互相看了看,知道李懿这是要赶人了。
于是他们知趣地退下。
本来今天也没想着要李懿当即做决定,何必逼迫他呢。
话都还没挑明,来日方长。
而等他们出去了之后,李懿也摈退了左右,军帐里只剩他一个人。
李懿需要整理一下如今的局势。
现下,仅说幽州一地,他的声望已经无以复加。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如今带兵收复幽州,救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
更是因为,李懿曾在幽州镇守五年,经略一方,五年内将这个苦寒之地变得富庶安康,更加没有突厥人敢来进犯。
他当年采用的策略,不是损害平民或者世家中哪一方的利益。
而是采用了前世共同富裕的办法。
他在民间大量兴办各种作坊,不止是幽州主城,这些作坊遍布幽州各地。
商业一旦繁荣起来,那么就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或者说是这些庞大的劳动力缺口,才让幽州百姓手里的钱活络了起来。
古时候,统治者们向来是重农抑商。
究其根本原因,其中一个就是,统治者一旦发现底下平民有了什么发钱的好路子,就会收归官营。
盐如此,铁如此,种种皆是如此。
你们这些平民百姓都能靠这个挣钱,那要是靠一个王朝的力量来经营,那岂不是能赚更多的钱?
商人赚了钱要交税,但是如果皇帝自己派人去经营,那就根本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但是李懿不这么想。
相反,他大力鼓励平民百姓开办各种作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他要的不是自己富起来,而是整个幽州的富裕。
而另一方面,李懿同样沟通了幽州大大小小所有世家豪强。
要在民间大量兴办作坊,这些世家累积千百年年的人脉关系以及商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民间,李懿倡导他们兴办的作坊大部分是丝绸,这也是为了薅突厥的羊毛。
利润由百姓和世家均分,李懿作为幽州统治者只抽取赋税。
还有就是鼓励大量百姓,去开垦更多的土地收归己用。
这样种种的操作,让幽州在短短五年间崛起。
而柴绍一来幽州,就把李懿布置的全部政策都给推翻了。
百姓穷了,跑了,世家也气啊!
老子好不容易找了个来钱多的路子,你一来就全搞砸,还把突厥大军给招来了!
换谁谁不气?
世家的这口气,已经憋了很久了。
李世民如今不肯派兵,不肯驰援,明摆着就是要放弃幽州,放弃李懿了。
管的时候管不好,碰见棘手的就直接撂挑子不管,李世民的这些行为很明显触及到了世家的底线。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现在更是直接危及到了他们的性命安全!
豪强们此时不掀桌子,更待何时?
李懿对现在的这种情况很清楚。
不只是世家豪强,整个幽州的百姓,大概都在心里默默期盼他造反吧。
他们说白了是在李懿手底下混饭吃,又不是李世民。
从李世民登基到现在,带给他们的只有一片被敌人毁灭的家园,还有从贫穷到富裕而后又变得贫穷。
但是现在时机并不成熟。
首先,大敌当前,突厥的二十余万大军正在攀县城外五十里处,安营扎寨,虎视眈眈。
造反,是自己过得不舒服于是掀桌子。
而不是在外敌当前的时候突然反水。
区别大概在于,前者是李自成,后者是吴三桂。
其次,李懿他不仅面前有突厥这个大敌,还要防备着李二在长安突然给他来一记背刺。
背刺,不仅是说李世民这次不给他派兵。
还有很多可能性。
比如在他向长安请求粮草支援的时候,李世民可能就说,爱卿啊,朕也有很多难处的,长安的粮草储备已经不足了。
实际上鬼知道长安的粮草储备有多少。
更别说长安现在没有面临战争,短期内也不可能面临战争。
综上所述,李懿心里已经大概有了一个打算。
造反是肯定要造反的,李二手底下他已经待不下去了,只能靠造反来维持生活这样子。
不过最好的时机不是现在,而是在击退突厥以后!
喜欢大唐:天牢签到三年,李二求我出山!请大家收藏:(www.autogms.com)大唐:天牢签到三年,李二求我出山!樂乎讀書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