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第三章
沈静本打算接着再采一天野菜,奈何天公不作美,第二天起来,天上便飘起了细雨。春天的雨虽然下不大,可是在外面待得久了照样要淋湿。
沈静只得熄了出门的心思。不过她也没闲着,把她和慎哥住的两间房里里外外都收拾了一遍,又盘点了一下厨房的存货。
米缸是空的,白面还剩一斤。盐罐里只剩了点粗盐,油罐已经空了,更不用说酱醋及各种调料。至于锅碗瓢盆倒是全的,只是几个粗瓷碗有两个碰破了边沿,能用的也就只有两个。
看来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少,沈静在心里默默的列了张单子,米面是排在最前面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油盐酱醋也是一定要有的,至于调料和碗可以放在后面。
沈静查看了一下食材区的油类,大豆油和菜籽油差不多都是需要五六百个积分,至于盐和酱醋差不多都是一百多个积分。
这么算了一天,沈静满脑子都是积分,连和刘春妮约好去采蘑菇的时候,一边走一边都不忘顺手采一把路边的野菜。
刘春妮到的时候,沈静已经采了小半筐子野菜。
“大丫。”刘春妮老远就喊道,身后还跟着一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少年。那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刘春妮的二哥刘春树。
刘春树看着人很老实,话也不多,沈静是怕多说多错,因此一路上只听到刘春妮说个不停。
沈静听她说了一路,才知道原来采个蘑菇也是大有讲究的。
她之前只知道蘑菇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但是在刘春妮的口中,要采到蘑菇,必须要会看“梢”。所谓“梢”,一方面指草木葱茏,一方面和埋在土内的菌丝有关。
有“梢”的地方年复一年都能长出蘑菇来。像是刘春妮的爹,他就是找这“梢”的行家。
听刘春妮说,她爹这找“梢”的本事是跟一个猎户学的。不过蘑菇这东西,大家平时只吃个新鲜,刘大叔也没认真教过儿子,只给他指过几个有“梢”的地方。
这几个有“梢”的地方都在后山。
原身每天砍柴的地方虽也是在山上,可说起来就是个小山头,距离村西也不远。而刘春妮他们要去的后山则是还要往前再走几里地的大青山。
“本来我问的时候,还担心你不会去呢!”往年刘春妮也邀请过原身,可是原身都推拒了。
沈静知道刘春妮这话的意思,便现编了几句话,“去后山来回时间太长,我怕耽误砍柴。这次是慎哥嚷着要吃肉,我才想着去采些蘑菇给他打打牙祭。”
刘春妮便道:“我说呢,怪不得今天你肯跟我们一起出来。对了,你还不知道吧,你二婶现在正闹着分家呢!”
沈静愣了一下才知道刘春妮说的是韩老大的二弟媳何氏,“好好的怎么会闹着分家?”二房怎么说也是秦氏亲生的,不像大房几乎是被秦氏这个继母赶出来的。
刘春妮道:“还不是因为你奶太偏心了。家里什么好事都是小儿子的,累活脏活却归老二一家,也难怪你二婶心里不平。”刘家住的离韩家不远,加上何氏逢人就说婆婆怎么怎么偏心,所以刘春妮才能知道得这么清楚。
沈静听完没有吭声,韩家的事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分家不分家什么的,她一点都不关心。她现在只关心这一行能不能采到蘑菇,因此恨不得立刻就赶到后山。
刘春妮的哥哥刘春树却是个慢性子,沈静跟他不熟不好意思催他,倒是刘春妮看出了沈静的急切,以为她是想早点采完早点回家,便催了刘春树好几次。
在她的催促下,一行人总算在半个时辰后到达了大青山。
沈静原以为那几个有“梢”的地方会是在山上,没想到刘春树带她们去的却是山下的一片树林。
林子不大,里面柳树、槐树、杨树都有,树与树间隔的地方还冒出来不少刚发芽的野草。
刘春树带着她们七拐八拐,最后在一片枯草丛停下。
“就是这了。”
刘春妮没等他说完,就拉着沈静在枯草丛里翻找起来。
昨天刚下过一场春雨,枯草丛下的土壤还有些潮湿。只见刘春妮熟练的拨开一块被什么东西支棱起来的小土块,一个菇伞未张,还未拱出土的小蘑菇就被翻找了出来。
刘春妮一边翻找,一边还不忘指点沈静,“你只要看这片地方哪有土块被拱起来,下面准有这种小蘑菇。”
刘春妮采到的这种野生小蘑菇有点像是白圆菇,但是色泽却比白圆菇偏黄。
沈静按着刘春妮所说,专翻找那些被拱起来的土块,果然没过一会儿,就让她找到了一小丛蘑菇。
这种蘑菇不知道是不是季节的缘故,几乎没有拱出土的,全在土块下藏着。
三人翻找了半天,把这一片枯草丛翻完,采得的蘑菇差不多能装满了两个竹筐。
沈静第一次过来采蘑菇,没刘家兄妹那么有经验,采得的蘑菇不过只有小半筐。
倒是刘春树兄妹对蘑菇的数量挺满意,“往年这片蘑菇只能采一筐多,没想到今年有这么多。”
过后,刘家兄妹又带沈静去了另外一个有“梢”的地方。这个地方却是在大青山的半山腰位置,长蘑菇的地方则集中在几个树坑周围。
连着转了好几个地方,刘家兄妹的筐子已经装满,后面采的蘑菇便都放到了沈静的筐子里。
回去的路上,刘春妮又把自己采得的蘑菇分了她一半,说是自家吃不完这么多。
刘春妮倒完蘑菇,不等沈静道谢就拉着刘春树走了。
最后,沈静背着满满一筐子蘑菇回了家,上面还覆盖着些野菜,可谓是满载而归。
慎哥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蘑菇,高兴的帮着沈静把有破损的蘑菇拣出来。
沈静采蘑菇的时候格外留意,因此破损的蘑菇并不是很多,最后留下来半筐多蘑菇。这半筐多蘑菇自然是要拿去兑换积分,至于破损的蘑菇,当然是拿来当午饭。
家里只剩了一点面粉,沈静想了想,准备做一锅蘑菇面片汤。
蘑菇洗净切片,开水下锅熬汤。熬汤的时候,沈静开始和面。面和好以后,还需要再醒一会儿。借着醒面的功夫,沈静从采来的野菜里挑了些荠菜,然后择好洗净粗粗切成几段。
这时候面已醒的差不多了,揉面擀面切面,等面切好,蘑菇汤也熬得差不多了。
面条下锅煮到七成熟的时候,沈静便把切好的荠菜扔了进去。
不多时,沈静便把两碗热气腾腾的蘑菇面片汤端到了桌上。
蘑菇熬煮了这么长时间,汤里都带了些鲜味,加上有荠菜的点缀,这一碗面片汤格外鲜香无比。
慎哥吃了两大碗,连汤都喝得一干二净。
沈静为着下午还要到镇上,没敢多喝汤,只吃了点面。等吃过饭,她就背着半筐多蘑菇去了镇上。
这次去镇上,沈静还特地问了镇上唯一的一家酒楼,问他们要不要蘑菇。
酒楼的掌柜姓柳,人看上去很和善,看沈静筐子里的蘑菇很新鲜,倒是有些意动,只是怕这蘑菇有毒。
沈静再三说这蘑菇没毒,自己中午吃的就是这蘑菇,柳掌柜方才让人称了一斤。
这一斤蘑菇卖了十文钱,十文钱虽然不多,但却是沈静穿来以后得的第一笔钱,她仔细的收到怀里,便与柳掌柜告辞。
柳掌柜在她快要走到门口时,忽然想起一事又叫住了她,“我想起来一件事,有个常来我们酒楼的客人喜欢吃清炒枸杞芽,你要是采枸杞芽的话,我们这有多少收多少。”
枸杞芽,沈静心中一动,对啊,她怎么把枸杞芽给忘了,枸杞芽可是好东西啊!
“掌柜的放心,过几天我就把枸杞芽送来。”
柳掌柜道:“那我就等着了。”
沈静从酒楼出来以后,没有在镇上多停留。回去的路上,她照旧找了个偏僻的所住,然后把筐子里的蘑菇都倒了出来,之前在酒楼卖掉了一斤蘑菇,现在还剩下半筐。
沈静刚用意识与吃货系统沟通,就听见了熟悉的提示音。
“野生小白蘑,计重2633克,是否要全部兑换成积分?”
沈静点了确认,很快系统内一下子多出来两千多积分。
两千多积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可以兑换二十多斤低筋面粉。
沈静先是一阵惊喜,没想到这些蘑菇真能一下子兑换这么多积分。要知道她之前卖蘑菇得来的十文钱也不过刚好能买一斤白面。
手里多出来两千多积分,沈静按着原来列好的单子,先兑换了两斤白面,一斤粳米。接着又兑换了半斤豆油和二两粗盐,酱醋也兑换了半斤。
沈静把单子上的东西都添置好以后,又用积分兑换了点酵母和白糖。蘑菇能换这么多积分的事给了她一个启发,她大可以利用吃货系统与这个时代的物价差挣点钱用。别的不说,眼看就要穿春衣了,可她和慎哥却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
为了她和慎哥能一人有一身春衣穿,她也得把这钱挣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我以前看汪曾祺先生的《黄油烙饼》,里面就提到过草原上的蘑菇都是长在蘑菇圈里的。蘑菇圈是固定的,老乡们也都知道蘑菇圈的位置。
后来写这本书的时候,买了本《吃主儿》,里面也谈及了找蘑菇的趣事。不过平原上的蘑菇没有像草原那样长在蘑菇圈里,而是需要会看“梢”。
我这本书写的是平原地区,所以用的是找“梢”的办法,而不是蘑菇圈。不过我自己特别喜欢草原的蘑菇圈,一想到草原上有一个圆圈长满了蘑菇,我就想背着筐子去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