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因果说
自那高大的城门之中,缓缓走出两道单薄的身影。
其中一人穿着一身红色袈裟,其上绘有金色纹路,须发皆白,此人正是今日辩法的主角之一,闻多法师。
而另一人与之相比则是年轻的过分,唇红齿白,容貌俊美无俦,身穿金紫袈裟,正是玄奘法师。
此二人缓缓登上平台,面对面行了一礼,而后落座坐定在蒲团上,相互对视。
“辩法开始!”
自宫墙上传来宦官的声音。
一声落下,两位长安城内公认的大师也就开始了辩法。
唐皇李世民则是倚靠着龙椅,听着他们辩法,显得很是专注。
其实,李世民办这一场水陆法会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有原因的。
前不久,他每夜入睡之后,都会有一个鬼魂进入他梦中来吓他。
这个鬼魂乃是一条龙,他乃是长安城外泾河的龙王。
而他入李世民的梦境,就是为了吓他。
事情复杂,说来话长,这还要从一位奇人说起。
李唐王朝当中有一位神人,懂得卜算推演天机之术,此人正是袁天罡。
而袁天罡这一身本领乃是家学,他的叔父袁守诚也是长安城内有名的卦师。
他常年给一位渔民指点迷津,渔民住在泾河边,以捕鱼为生。
袁守诚便告诉他哪里雨多,这渔民每次捕获都大有所得,很是感激他。
然而,有人就怨恨上袁守诚了。
怨恨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泾河水族之主,泾河龙王。
经过渔夫多年的捕捞,泾河水族数量锐减,已然不足原先的一半。
泾河龙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想找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得知是术士袁守诚帮助渔民之后,他便化为人形找上了袁守诚。
他想的很简单,既然渔夫是因为袁守诚的帮助才能捕获那么多水族,那么只要让袁守诚不再帮那渔夫不就行了。
若是再让那渔夫这么捕捞下去,他们泾河水族迟早死绝,他这个泾河龙王也早晚都会被渔夫抓去。
于是,他找上了袁守诚。
可那袁守诚也是自傲且有本事之人,早就看穿了泾河龙王的身份。
两人谁也不服谁,因此一时也没能妥协。
于是,两人就打了个赌,就赌玉帝让泾河龙王下雨的点数时间。
若是泾河龙王赌赢,从此之后袁守诚便不许再为渔夫算卦。
而若是袁守诚赌赢,那么泾河龙王便不得阻拦他为渔民算卦。
对此,泾河龙王自然是欣然同意。
袁守诚虽然有几分本事,但毕竟还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如何能够得知玉帝陛下让他行雨的时间点数,袁守诚这次输定了。
拿了袁守诚写下的时间点数回了泾河龙宫之后,果然有玉帝的旨意传来,命他明日布雨。
而当他看到玉帝圣旨上写着的时辰点数之后,如遭雷击,口不能言,一动都不能动。
其上的数字与袁守诚写给他的一般无二。
泾河龙王输了!
但他不甘心,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主意,那便是私自篡改降水时辰点数。
反正他是龙王,布雨之事本就是由他负责,降水多少与时辰他想改就能改。
第二日布完雨后,他便得意地去找袁守诚。
不料袁守诚却告诉他一件令他险些昏死过去的大事。
私自篡改行雨时辰点数,按天条当诛。
泾河龙王一心想要赢得赌局,篡改了圣旨,却忘了天条的规定。
如今袁守诚提起,他才如梦初醒,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跪求袁守诚帮帮自己。
于是,袁守诚给他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魏征。
如果天庭要斩他,那么监斩官则是李世民的臣子魏征。
听闻此事,泾河龙王便连夜进入李世民的梦境求他拖住魏征,让他午时三刻的时候没办法监斩。
龙王哀求,李世民心生恻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日,天庭果然要斩杀泾河龙王。
而李世民则是一早就就将魏征带到了宫中与自己下棋。
谁料,眼看着午时三刻的时间临近了,魏征却睡了过去。
尽管李世民已经尽力在拖延时间了,却还是让魏征在睡梦中斩杀了罪龙。
而泾河龙王死后,心怀怨念,认为是李世民害了自己,便每日进入他的梦境吓他。
长此以往下来,李世民神经衰弱,头疼欲裂,却根本不敢睡觉。
睡眠本来该是一件好事,对他而言却是一种折磨。
李世民不堪其扰,求助于天下。
魏征向他进言说可以用秦叔宝和尉迟恭两员猛将身上久经战阵所沾染的煞气震慑泾河龙王,让他不敢再来烦扰李世民。
李世民依言采纳,果然睡安稳了几天。
但是李世民也不忍心自己的爱将每日值夜,便让他们去休息。
谁知,秦琼和尉迟恭刚一睡着,泾河龙王的鬼魂又来找李世民的麻烦了。
最终,李世民竟然是活活被那泾河龙王给吓死了,魂归地府。
在地府,他遇到了已经故去的李渊以及被他亲手斩杀的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建成了李元吉即便是在阴曹地府也要和李世民拼命。
幸得崔判官搭救。
在地府,李世民受到了十殿阎罗的款待,又经崔珏崔判官帮忙,偷改生死簿,添了十年阳寿。他这才得以还阳。
而还阳之后的李世民则是被地府的见闻给震惊到了。
他没想到,这世间居然真的有阴曹地府,而这阴曹地府之中居然真的有那么多心怀怨恨的孤魂野鬼。
魂游地府三日而后还阳的李世民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举办水陆法会,挑选出一位得道高僧,去往西天求取真经,普度众生。
至于为什么是佛门?
这自然是因为玄门不显而佛门声势隆盛,再者便是佛门正好是慈悲光明庄严,可镇恶鬼。
而佛教教义更是普度天下众生,因此他这才决定尊崇佛门,派人去西天求取真经。
而这场水陆法会自然是为了挑选出大唐境内最为德高望重的高僧,为西行取经做准备。
高台上,两位高僧的辩论逐渐接近尾声,胜负也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