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孝文皇帝上

文帝前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

1 冬,十月一日,将琅琊王刘泽改封为燕王,封赵幽王之子刘遂为赵王。

【胡三省曰】

齐王起兵,刘泽的琅琊国被齐王控制。刘泽到京师,与大臣们一起参与立汉文帝,便以这功劳得封燕王。吕后将赵王刘友拘禁,饿死于长安,改封梁王刘恢为赵王,刘恢后来又被逼死,赵国被封给吕禄。如今吕禄伏诛,便又重新封刘友的儿子刘遂为赵王。

2 陈平称病辞职,皇上问他原因。陈平说:“高祖的时候,周勃功劳不如我。可到了诛灭吕氏,我的功劳又不如周勃。所以,我愿意把我的右丞相位置,让给周勃。”十一月,皇上重新任命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诸吕当年所夺取的齐、楚故地,都复归原主。

3 论诛诸吕的功劳,右丞相周勃以下,都被增加采邑封地,或赏赐金银,各有等差。周勃每次散朝出来,都得意洋洋。而皇上也对他非常礼貌恭敬,常常目送他远去。郎中安陵人袁盎进谏说:“诸吕悖逆,被大臣们一起诛灭。丞相当时是太尉,掌握兵权,机缘巧合成了大功。如今丞相有傲视陛下的神色,陛下又谦让,这样君臣失礼,我认为并不恰当!”后来再上朝,皇上就变得更加庄严,而丞相也越来越畏惧皇上。

【王夫之曰】

诚以安君之谓忠,直以正友之谓信,忠信为周,君子周而上下睦,天下宁矣。

周勃面有得色,不是他有什么欺君罔上的二心,只是不学无术,不读书,没有修养而已。袁盎与他同朝为臣,如果袁盎诚心诚意要君臣相安,他应该找周勃,直言规正周勃的过失,如果周勃不改正,就应在朝堂上当面批评他。袁盎不找周勃,却直接找皇上说:“今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君臣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这话一出,皇上对周勃的猜忌顿生,周勃之后的大祸也就埋下了,袁盎是多么险恶的小人啊!

皇上对周勃谦让,并不是什么失德失礼,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有功而礼大臣,袁盎却迅速把他引向猜忌刻薄之路,这是袁盎对皇上不忠;周勃并没有什么二心,袁盎不去直言规正他,却向皇上进谗言,这是袁盎对朋友无信。袁盎之不忠不信和险恶,在后来杀晁错的事情上达到**,而实际上在周勃这件事上就已经显露。小人之可怕,就是如此!

4 十二月,下诏说:“法律,是治国的正义。如今有人犯法,明明已经治了他的罪,却还要把他无罪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也加以逮捕。朕认为这非常不恰当!废除逮捕亲人的连坐法令!”

5 春,正月,有司请早立太子。皇上说:“朕既不德,纵然不能广泛访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将帝位禅让给他,反而还要早点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这是更加加重我的无德了,你们不要再提这件事。”有司官员说:“早建太子,以作预备,正是以宗庙社稷为重,不忘天下之重任。”皇上说:“楚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我的兄长;淮南王,是我的弟弟,怎么说没有预备呢?如今不推行选举,而一定要传给自己的儿子,那是让大家都觉得我不重视贤德,只顾自己的儿子,而不以天下福祉为优先考虑啊!”有司固执地再请求说:“古代商朝、周朝,长治久安一千多年,就是这个机制。合法继承人一定是亲生儿子,这是由来已久的规矩。高祖平定天下而为太祖,子孙继嗣世世不绝,如果舍弃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在诸侯和宗室子弟中选举,这不是高帝的意愿,不应该再讨论了。皇上的儿子中,刘启年纪最长,纯厚慈仁,请立刘启为太子。”于是皇上同意了。

【王夫之曰】

文帝这番话,是欲擒故纵之术,把自己放到谦让的位置,而利用了别人的忍耐,这话太危险了!你看后面,吴王刘濞、楚王刘戊、淮南王刘长,没有一个能保全性命的,恐怕也有这番话埋下的祸机吧!

夫言者,机之所自动也。你说一句话,就要想想这话启动了哪里的机关。文帝这番话,吴王、楚王、淮南王听见了,自然妄心萌动,想要把**扑灭下去,也做不到了。正所谓“火生于木,而焚生火之木”,这对文帝又有什么好处呢?

君子立诚以修辞。说话,就只说自己真要去做的;做事,也坦坦荡荡,不需要回避什么。这样,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心,连鬼神都信服你,其他人也不会有兴兵革的妄心,祸患之机就不会发动。你要做什么,不需要谦让。该谦让的地方,要出于诚心诚意,不要说一些虚伪的话来求虚名。

6 三月,立太子母亲窦氏为皇后。皇后是清河观津人,出身贫贱,有一个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幼年时被人掠夺贩卖,转卖了十几家。他听说姐姐被立为皇后,便上书陈述身世。窦皇后召见他,验问得实,于是厚厚地赏赐良田美宅金钱,让他与哥哥长君,都住在长安。周勃、灌婴等商量说:“我们的性命,以后恐怕要落在这两人手里。两人出身低微,如果不给他们谨慎地选择师父、宾客,教他们学好,恐怕以后又会培养出一个吕氏家族,这是国家大事!”于是,他们选拔了有节操品行的人,与他们同住。窦长君、窦少君也由此退让为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7 下诏救济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穷困户。又下令:“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给米、肉、酒。九十岁以上的,加赐布匹、棉絮。所赐物品中,应该给米的,由县令亲自查看,县丞或县尉亲自送到。不满九十岁的,由啬夫(下级官员)、令吏送达。二千石官员(各郡郡长)要派人巡视救济情况,凡是没有按规定办的要责罚。”

8 楚元王刘交薨。

9 夏,四月,齐、楚地震,二十九座山同日崩塌,大水溃出。

10 有人献上千里马。皇帝说:“天子之旗在前,车队跟随在后,急事时一天走五十里,平常一天走三十里,我一个人骑着千里马,跑前面去干吗?”于是把马还给了他,发给他路费送回,并下诏说:“我不接受什么献礼,四方诸侯不要访求什么珍稀来献。”

11 皇帝既已施惠于天下,诸侯、四夷远近欢乐融洽,于是总结回顾从代国到京师以来的功劳,封宋昌为壮武侯。

12 皇帝逐渐了解了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务。有一次早朝,他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决案件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又问:“一年钱谷收入多少呢?”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羞愧惶恐,汗流浃背。皇上转头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个有具体负责的官员。”皇上问:“谁具体负责?”陈平说:“陛下如果问决狱,要问廷尉。问钱谷收入,要问治粟内史。”皇上接着问:“具体事都各自有负责的官员,那你负责的是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陛下不知道我才能低劣,让我待罪为宰相。宰相的职责,对上辅佐天子,使其为圣君;调理阴阳,使寒暑有常;顺序四时,使气候不差;对下顺遂万物之宜,使飞走动植各得其所;对下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尽其职。”皇帝称赞陈平说得好。

周勃大为惭愧,出来埋怨陈平说:“你平常怎么不教教我?”

陈平笑道:“您在宰相位置,却不知道宰相的职责吗?假如皇上问您长安城中有多少盗贼,您也要勉强回答吗?”于是周勃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得太远了。

过了一些日子,又有人对周勃说:“您诛杀诸吕,迎立代王,威震天下。如今受厚赏,处尊位,时间长了,将要祸及其身矣!”周勃也觉得自危,于是称病,请归还相印,皇上批准了。秋,八月二十七日,免去周勃丞相之职,任命左丞相陈平为丞相。

【华杉讲透】

陈平说:“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这“待罪”二字,是谦辞,也是本质。都是待罪之身,无非暂时免祸。别看今天蹦得欢,小心明天拉清单,可能躲得过,也可能躲不过。所以周勃想一想,还是提前躲了。能始终从“待罪”和“免祸”这两个角度去看问题,《资治通鉴》就读懂一半了。

面对待罪和免祸,有三种人生态度:一是小人,利欲熏心,无所忌惮;二是君子、“明白人”,能进能退,明哲保身;三是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3 当初,隆虑侯周灶攻击南越,正好遇上暑热潮湿的天气,军队发生瘟疫,士兵无法翻越五岭。过了一年多,吕后崩逝,于是撤兵。赵佗因此以兵威震服,又以财物收买,闽越、西瓯、骆,都成为了他的属国,土地东西纵横一万余里。他乘坐皇帝专用的以黄绫为车盖的马车,左边竖起天子大旗,称制与中原汉朝平起平坐。

皇帝于是在真定赵佗祖坟设置了守邑,每年定时祭祀;又召见赵佗的堂兄弟们,给他们官职、赏赐和恩宠。然后再派陆贾出使南越,赐给赵佗书信说:“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放逐到首都之外,在北部边境代国镇守藩国,道路遥远,闭塞愚昧,所以没有跟大王你通过信。后来,高皇帝和汉惠帝相继去世,高后执政,又不幸生病,诸吕乘机作乱,幸而靠功臣之力,已经将他们全部诛灭。朕因为各诸侯王、侯、官吏们坚持要求,不得不被立为帝,如今已经即位了。听说你给将军隆虑侯书信,要求保护你的亲族兄弟,并请撤去长沙的两支军队。我根据你的要求,已经撤去长沙将军博阳侯。你的亲族兄弟在真定者,已经派人慰问,并修治你的先人坟墓。前几天,又听说你发兵攻打边境,兵祸不止。当时长沙遭受苦难,南郡尤其严重,即便是你的国家,难道就有什么利益吗?也一定有许多士卒丧生,伤害良将良吏,增加不少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这种得一亡十的事情,朕不忍心做!朕也想把双方边境犬牙交错的地方,重新划界,向官吏们征求意见,可他们说:‘这是高皇帝划定的!’那朕也不能擅自改变。如今我得了你的土地,也不足以为大;得了你的财物,也不足以为富;我对你没有什么欲求。五岭以南,都归你自治。但是,你也称号为帝,那天下两帝并立,又没有一个使者来往通信对话,那就要起争执了。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我愿与大王你尽释前嫌,从今往后,通使如故。”

陆贾到了南越,赵佗恐惧,顿首谢罪,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行朝贡之职。于是下令国中说:“我听说两雄不并立,两贤不并世。汉皇帝是贤德天子。从今天开始,我不再称皇帝,并去除黄绫车盖、左纛大旗。”于是上书文帝说:“蛮夷酋长、老夫、臣赵佗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之前是越郡官吏,高皇帝赐给我王玺,封我为南越王。汉惠帝继位,义不忍绝,所以对老夫赏赐甚厚。高后用事之后,歧视蛮夷,下令说:‘不要给蛮夷越金属铁器、农具、马、牛、羊,即便要给,只给公的,不给母的。’老夫地处偏僻,马、牛、羊都老了。我以为我祭祀不修,有死罪,于是派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三次上书谢罪,结果他们都被扣留,有去无回。又风闻老夫的父母坟墓已被破坏,兄弟宗族被诛灭,官吏们一起商量说:‘如今对内得不到汉帝国的支持,对外就没法彰显我国的形象了。’于是被迫更改称号为皇帝,自己做一个帝国,并不是有野心要危害天下啊!高后听说后,大怒,削去南越的藩国之籍,断绝通使,阻绝交通。老夫得不到消息,怀疑是长沙王进谗言,所以发兵攻打他。老夫身处南越四十九年,如今已经是抱孙子的人了,但是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闻钟鼓之音。对美女音乐都没心思,就是因为不能侍奉汉朝啊!如今陛下哀怜,能恢复我过去的南越王号,与汉朝通使如故,老夫就算今天死了,名声也不会毁灭。我已如愿以偿,马上就去除帝号,再也不敢称帝了!”

【华杉讲透】

文帝的谦逊揖让和仁厚修养,在对赵佗家族的处理和给赵佗的这封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臣们立他为帝,真是得其人也!

14 齐哀王刘襄薨。

15 皇上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召他来京师,任命为廷尉。吴公推荐洛阳人贾谊,皇帝召见贾谊,任命为博士。贾谊建议修改正朔,改变官服颜色,重新制定各级官职名称,修订礼乐,以确立汉朝礼制,不要一切都按秦朝制度。但皇帝谦让,不敢做这样大的事。

【华杉讲透】

改正朔,是要修改历法。历法代表政权,历代新朝建立,第一就是要改纪元、定年号。这个规矩,一直持续到民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确立了公元纪年,和全世界接轨了。第二,还要定历法,改正朔,把哪个月是正月也给改了。所以贾谊雄才,一出场就要做大事,他要做的事,比宰相的事还大,是天子要做的事,而且是开国天子要做的事。以文帝谦让仁厚的性格,既然这是开国天子做的事,高皇帝没做,他也就不敢做。谁敢做呢?后来的汉武帝敢做,他把这件事给办了。

贾谊的意见,孔子当年就提出来了,《论语》里面有记载,孔子说要“行夏之时”,就是说要恢复用夏历。因为夏历、殷历、周历的正月都不一样。夏历,就是我们现在用的阴历。殷替代夏之后,殷历就把正月往前提前了一个月,以阴历的十二月为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到了周朝,又把正月再提前了一个月,以阴历十一月为正月。所以夏、商、周三朝,春夏秋冬的开始时间都不一样,各差一个月。夏历现在叫阴历,又叫农历,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正月就差不多春天来了,该准备播种了,符合春种秋收的节奏,所以孔子才说应该恢复夏历。不过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和前朝不同,他又把正月提前了一个月,提到了阴历十月,这下,春夏秋冬全乱了。

到了汉武帝,才恢复了夏历的正朔,以夏历正月为正月,这才一直沿用到我们今天。我们过的春节,正月初一,就是夏历的正月初一,这是孔子的意见,贾谊又一次提出来,而汉武帝作了最后决策。

文帝前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

1 冬,曲逆献侯陈平薨。

2 诏令列侯各自回自己的封国。凡是因在中央政府担任官职,或者皇上特许他留下的,则派自己的嫡长子就国。

3 十一月二日,重新任命周勃担任丞相。

4 十一月三十日傍晚,日食。下诏说:“请群臣检讨朕的过失,以及朕所见不及之处,一一告知。并请举荐贤良方正以及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正我的疏忽。”下令各尽职责,务必减少赋税徭役,与民休养生息。裁撤卫戍京师的卫将军部队,减少太仆的马匹,够用就行,多余的拨给驿站使用。

淮阴侯灌婴手下的骑兵将领贾山,上书言治乱之道,说:“我听说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如今人主之威,远甚于雷霆,人主之重,远甚于万钧。国君广开言路,诚恳地请求臣子们进谏,和颜悦色地听取,采纳他的意见,赏赐给他们荣耀,即便如此,士人们还是恐惧害怕,不敢把话都说出来,更何况那纵欲恣暴、厌恶听到别人说自己过失的国君呢?震之以威,压之以重,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又怎能不被摧折!如此,则人主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社稷就危险了!

“周朝的时候,有大小封国一千八百个,以九州之民,供养一千八百个国君,却仍然能做到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而秦始皇呢,改封建而行郡县之制,过去那一千八百国的人民,就供养他一个人。人民的力量都用尽了,还是不能完成他的劳役,人民的财物也搜刮光了,仍然不能满足他的欲求。他就是一个人而已,他的欲求,无非是驰骋狩猎之类的娱乐,但是,全天下民穷财尽都供应不了!秦始皇到处立自己的功德碑,以为自己丰功伟德,子孙后代应享有天下万世不绝!但是,他才死了几个月,就天下豪杰并起,四面攻击秦国,以至于宗庙灭绝。那秦始皇处于灭绝的险境之中,他却一点也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没人敢跟他说而已!他不行养老之义,没有辅弼之臣,辞退诽谤之人,诛杀直谏之士,身边剩下的,都只是阿谀谄笑、苟且逢迎之辈。一说起皇上的贤德,那是超过了尧舜;再说起皇上的功绩,那是超过了汤武。天下已经溃烂了,要崩溃了,却没有一个人告诉他。

“如今陛下下令举荐贤良方正之士,天下人都欢欣鼓舞,说:‘国家将要兴起尧舜、三王的功业了。’天下之士,无不努力治学进德,供陛下选拔。如今贤良方正之士都来到了朝廷,就要在其中选拔贤者,任命他们为直接侍奉皇上的常侍、诸吏。然而皇上就成天带着他们出去驱驰射猎,一天之中,要出去两三次。我担心朝廷会懈怠松弛,百官也会越来越懒于政事。陛下即位以来,常勉励自己厚待天下,节用爱民,司法公平,宽缓用刑,天下百姓无不喜悦。我听说山东的官吏公告诏令时,百姓中有残弱疾病的老人,也要拄着拐杖去听,希望自己晚一点死,能亲眼看到天下道德教化之成。如今功业刚刚有一点成就,名誉刚刚开始昭显,四方之士都向往效仿陛下的风范,而陛下却带着这些豪俊之臣、贤良方正之士,日日射猎,追兔子,追狐狸,伤害国家大业,让天下人大失所望,我觉得非常痛心!

“古代的时候,大臣不能参与国君的宴会游乐。大臣行为方正,节操高洁,下面的群臣就不敢不正身修行,于是尽心尽力工作,一举一动都符合礼节。如今这些贤良方正之士,他们在家里修身为贤良方正,因为贤良方正被选拔进宫,可到了宫廷中却学坏了,我很为他们感到痛惜!希望陛下宴游时,不要带着他们,而是带那些专门侍奉陛下生活的近臣。这样,与低级别的近臣宴游,与大臣、贤良方正之士在朝廷议论政事,两拨人分开,游不失乐,朝不失礼,这是大事!”

皇上嘉许贾山的进言。

皇上每次上朝途中,无论是宫廷禁卫的郎官,还是其他从官,只要上书言事,没有不停下辇车来接受的。言不可用的,放在一边;言可用的,采纳并且夸奖。

皇上从霸陵回宫,打算西驰下一个陡坡。中郎将袁盎跑上去紧傍马车,揽住缰绳。皇上说:“将军胆怯了?”袁盎说:“我听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身价的人,都不在屋檐下坐,怕被瓦片掉下来砸破脑袋,更何况有天下的皇上呢?圣主不会冒险,没有侥幸心理。如今陛下要以六匹骏马的马车,飞驰下陡坡,万一马惊车毁,陛下纵然自己不在乎,又怎么对得起高皇帝之宗庙和太后呢?”皇上于是停了下来。

皇上宠幸慎夫人,她在内廷中经常与皇后同席而坐。有一次到宫廷禁卫的郎署,袁盎却单独给慎夫人准备了一个位置,不让她跟皇后同席。慎夫人怒,不肯坐;皇上也怒,起身回后宫。袁盎追随而入,对皇上说:“我听说:‘尊卑有序,则上下和。’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立后,则慎夫人是妾。妾和主子怎么能同席而坐呢?陛下如果宠幸慎夫人,厚厚赏赐她就是了,而您今天给慎夫人的待遇,却是在给她埋下祸根啊!陛下忘了‘人彘’的事了吗?”

皇上醒悟,又把慎夫人召来,告诉她袁盎的话。慎夫人也醒悟,赐给袁盎五十斤黄金。

贾谊上书说:“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民衣食不足,还能天下大治,这种事还没有听说过。古人说:‘一个男人不耕田,就有人挨饿;一个女人不织布,就有人受冻。’生产需要时间,而挥霍毫无节度,则物资必然匮乏。古人治天下,连非常细小的事情,也考虑周到,所以粮食和物资储备非常充足,有备无患。如今,抛弃农业生产而从事工商的人很多,这是对国本最大的伤害。奢侈淫逸的风气日益增长,这样发展下去,是天下最大的祸患。这种事情公开横行,愈演愈烈,却没人制止,国家便将要倾覆,没有人能拯救。从事生产的人越来越少,而奢侈浪费的人越来越多,天下的财产怎么够用呢!

“汉朝立国,已经四十年了,政府和民间的积蓄,还是少到令人哀痛!如果长时间不下雨,人民就会惊恐张望;庄稼歉收,富人家里有存粮的,就把粮食交给政府,换取爵位;而老百姓呢,还是得不到足够的赈济,要卖儿卖女。天下如此危急,在上位者怎能不惊心呢?

“世上有荒年,有丰年,这是天之常道,大禹、商汤也改变不了。如果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来赈济呢?如果边境突然有军情,数十百万兵马去了前线,国家有没有能力供应军粮呢?如果兵祸、旱灾同时发生,天下财物用尽,有勇力的人,就会聚集徒众党羽,到处冲击抢掠。老弱之辈,就只能易子而食了。这时候,法令政令,便完全不能通行,远方的野心家,就要并起而争夺天下。到了那个时候,才突然惊骇,图谋挽救,还来得及吗?

“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如果粮食多而财有余,还有什么事办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柔敌人,让远方归附,便没有人会不愿意来。

“现在如果能驱使人民回到农田,巩固根本,让天下人各食其力,让那些工商业者和寄食于他们的工人,都回归农耕,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可以富国而安天下。陛下面对这样重大的事情,心怀犹豫,始终不肯有所作为,我很为陛下感到惋惜!”

皇帝为贾谊的话所感动。春,正月十五日,皇帝下诏前往天子籍田,亲自耕作,为天下表率。

5 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下诏先立赵幽王的小儿子刘辟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然后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

【胡三省曰】

河间本属于赵国,文帝元年,已经封赵幽王的儿子刘遂为赵王,这次把河间分出来又封给刘辟强。城阳、济北本属于齐国,刘章、刘兴居都是齐悼惠王的儿子,所以把这两个地方分别封给二人。

6 五月,下诏说:“古之治天下,朝廷有进善之旌,要向天子进言的,就在旌旗下说;又有诽谤之木,设在桥头,人民对政治得失有意见,可以书写在这木板上。如今呢,反而有诽谤罪、妖言罪,这让众臣都不能直言无隐,君王也听不到他的过失,这怎么能请来远方的贤良方正之士呢?从现在起,废除诽谤罪、妖言罪。”

7 九月,下诏说:“农业,是天下之大本,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事业。人民不事根本,而从事工商末计,所以生活才日益困难。朕深为忧虑,所以,亲自率领群臣耕种,以劝谕天下百姓,并免除农家今年一半的田租。”

【钱穆曰】

战国以来的田租税率无从考证,从孟子总是呼吁什一之税来看,战国各国的田租肯定是超过十分之一了。汉朝的税制是十五税一,只收十五分之一的税,又减半征收,那就是三十税一了。到文帝十三年的时候,干脆全免,至景帝元年重新收半租。其间有十一年没有收田租,这是中国历史所仅见。

【华杉讲透】

如今中国已经没有农业税,农业不仅免税,还有补贴。国家岁入,大部分来自工商业“末计”,这是古人没有想到的。但现在依然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还有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等。说明农业是国本的思想并未放松。

8 燕敬王刘泽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