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号盒子〈九〉植入设备

罗洋听了一半,就已经肃然起敬。

他知道,能在那样的机构里当上研究员,齐男的学历,至少是博士。

“我们公司的社会力量合作方,本来就在研发可穿戴设备,您知道可穿戴设备吧?”

“当然!我也算是半个极客了,我的智能眼镜和智能手环,都是高价买来的测试版。”

“那更好了,我就省去和您解释的麻烦了。事实上,我在所里主持的课题组的攻关方向,是深度人机交互系统。”

“我们的这种系统,让千篇一律的可穿戴设备,拥有了灵魂。打个比方吧!研究所是开发系统软件的,而公司是做电脑的,双方联合起来。才能制造出能使用的设备。这么讲您明白吧?”

“明白!就好比研究所是做软件的,公司是做硬件的,软硬结合才能出产品。”

“嗯,就是这么回事。”

齐男说,“请问您玩社交网络吗?比如微博和微信?”

“以前玩过,但现在太忙了,玩得少多了,微博很长时间没用过了,微信也只代替电话和短信使用。”

“没事,您知道就行,我们一直在以社交网络为测试平台。”

“我不明白。”

“您说说,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无非就是记录运动数据、健康数据、导航、拍照、摄像……”

“还有一类重要的应用,就是上网和发布信息,对吧?”

“对是对,但上网看内容还凑合,可是发布内容就很不方便。比如我的那个智能眼镜,是有专门的微博app的,但是我用了一次以后就没再碰过,因为太不方便。”

“可是我们的产品,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的?”罗洋难以置信。

“我们全面而且彻底地升级了可穿戴设备。”

齐男说,“我们在一次次攻关、失败和升级中,另辟蹊径,把可穿戴设备,升级成了植入设备。”

“就是您的枕骨上的那个小方片?”

其实听到这里,罗洋就已经明白了大半事情。

“完全正确!”

齐男点了点头,“如果从研究所开始算的话,这个产品已经研发了四年,最初的版本只能运行在wifi环境里。”

“后来,我们将手机**卡微型化,现在这个设备,已经可以在任何一个有手机网络的地方工作了。我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也是第一个实验对象。”

“佩服佩服!可是等等,大齐,您不必说它的工作环境,你先给我讲讲它的工作原理行吗?它是怎么发布文字和照片的?”

“我知道的可穿戴设备,一般都是用语音发文字、用摄像头拍摄照片的。”

“我料到您会问这个,但这涉及我们研究中的最核心技术,有些事情我是不能说的,而且也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请您理解。”

“但是我可以说的是:我们成功地突破了人脑屏障,可以把人的思维活动转化成文字,把眼睛看到的画面转变成照片,然后把数据发布出去,当然了,接收数据更不在话下。”

“啊——”

罗洋惊呼,“这太伟大了!可以得十个诺贝尔奖!”

“呵呵,没有那么伟大,其实各种解读人脑思维活动的实验,早已进行很久了,各种实验设备也是齐全的,我们只是将其提高到了可以应用的水平。”

“太伟大了!太伟大了!”

罗洋除了这句话,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别高兴得太早,我们仍然还有很多需要逾越的障碍。第一就是动力,第二就是对人体的影响。”

“你是说……”罗洋已经大概知道他要说的话了。

“嗯,第一、这个植入设备的动力部分,还是使用传统的技术,仍然需要从外部充电,我们只是使用了稍微先进了一些的无线充电方法,这个方法也早已出现在手机上。”

“我随身带的这根线,本质上还是充电线,而这个小金属板,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你可以称它为充电垫。”

“它也有续航时间的限制吗?”

“当然有!而且时间很短,我们改进了上百次,但最多也无法超过十八个小时。”

“你是说只要开机,每十八小时就要充一次电?跟那个特别有名的智能手表一样?”

“还不如那个呢!而且不存在开机不开机的问题,只要我活着,每十八小时就要充一次电,不管我是睡觉还是醒着。在剧烈运动后,这时间还会缩短。”

“而且因为采用的,是现有的充电技术,最好不要将电池耗光再充电,否则还有一个三分钟的电池初始化过程。”

“那不是很可笑吗?你们的技术都那么先进了,怎么在小小的电池方面,却落后到如此程度?”

罗洋很不解,同时还觉得充满了讽刺和黑色幽默。

“唉,现代科技的精髓,就是各种学科和技术协同工作。有的技术可能在某一方面超越时代,但却往往受到落后技术的桎梏。”

“比如,我们植入设备的供电方法,我们有过各种设想,比如太阳能电池、微型燃料电池等等,或者直接利用生物电,就是利用人体内的体温和心跳来发电和供电,那就一劳永逸了。”

“但我们不是那方面的专家,能源动力方面,我们并不擅长。坦白地说,就是根本不懂。”

“您太谦虚了。”

“不是谦虚,不懂就是不懂,勇敢承认落后才能进步,这并不丢人。而且,那个领域的确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基础理论层面的进步了,它急需一个飞跃和质变。”

“哈哈,就像巧姐的这辆大可爱。”

“没错,罗老师,您说这辆车,在本质上和咱们小时候在公园里玩的电瓶车、碰碰车有什么区别呢?”

“是,它现在有大屏幕显示器了、有gps定位了、有空调了、有天窗了,但本质上,还是一辆电瓶车啊!除了电池技术先进一点,容量也大点。”

“可是您知道,电池容量和体积重量成正比,这辆车因为底板上驮着这么重的电池,而浪费的能量,比多拉两个人还多,太滑稽了不是吗?噢,不,这简直就是这种落后技术的悲剧。”

“是啊!您这一说还真对!我的车是汽油车,汽油车也有这个问题,如果把油箱加满,那么拉着那几十升汽油。也跟拉着一大箱行李一样浪费能源,这是同样的道理。”

“汽油车还好点,一百升汽油才七十多公斤,而且在加油方便的时候。可以只加百分之六十的油,那就非常经济了。”

“而且油总是越用越少的对吧?随着油量的减少,重量也会随之下降,可是一辆纯电动汽车的电池要好几百公斤,咱们这辆小车的电池重量至少在两百公斤!”

“一个人才几十公斤好嘛?而且最要命的是,充满电的电池也是两百公斤,用光了电的电池,还是两百公斤!所以在跑相同距离的前提下,电动车还不如汽油车经济。”

“当然,这不是从环保角度说的经济,可是就算是考虑环保,现在的电动车也是通过市电充电的,而电并不是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也很少啊……哎呀,我是不是跑题啦?”

“哈哈,看来这个问题,把您刺激得太深了。”

罗洋笑了,说,“我想,最后只有无线供电这一条路了,就像现在无所不在的手机信号一样。”

“太对了!”

齐男兴奋地说,“跟您说话真投机,以后咱们多来往好吗?”

“好啊!跟您说话,我也收获巨大。不过,这是咱俩都不熟悉的领域,您还是接着刚才的话题说吧。你刚才说有两个障碍,另一个是……?”

“另一个障碍,您已经看到了,罗老师,您看。”

罗洋闻言,抬头看后视镜,齐男用手捏着自己的下巴,“这就是您擅长的领域了。”

“啊——您是说您的消瘦,跟植入设备有关系?”

“嗯!”

齐男点了点头,“自从植入以后,我就开始暴瘦,一直瘦到了如今的程度,可以推测,这个植入设备,一定影响了我的脑垂体发育,就像那些侏儒和巨人症。”

“我是搞外科临床的,没有研究过大脑,但我想,这应该是可以用药物调整的吧?”

“但愿吧!但这暂时不是头等重要的问题。”

“还不重要?您都瘦成人干了!”罗洋忍不住打断他。

“可是我的体质并没有太大问题,各方面都正常?”

“还正常?什么叫不正常?您今天都昏迷了、都瘫痪了!”

因为敬佩,也因为医生的职业习惯,罗洋发自内心地关心起齐男。

“那并不是瘫痪,这样的情况以前也出现过。我的植入设备除了影响脑垂体外,还控制了其他的大脑机能,而大脑是人体所有器官的中枢。”

“当它的电池耗尽,我就会人事不省,而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或者套用电脑用语是待机状态。”

“充电以后,随着植入装置开始工作,我的肢体,才能有所知觉,并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