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红楼林如海〔04〕
孟氏倒是知道, 可她不能说。只能暗自提醒,“至少不是寻常的僧人道人。”
这点三王爷也认同。
第二日,马氏早早的就赶往娘家, 这时候马大人还没有去衙门。不是天天都有大朝。也不用日日去上朝, 直接去到御史衙署就行。
马氏把昨天的事添油加醋的写了下来,要找亲爹告状。可她不知道,就是这么一个晚上的时间差。马御史被继妻已经做通思想工作。
前夜,得到消息马御史也是气的半死, 只是继妻也知道了, 还端着茶水过来找他, 轻声的劝慰,“老爷, 别生气。”
马御史气哈哈的,一脸五官都扭曲, “欺人太甚,林青川她以为他一介状元就能不把老夫放在眼里, 真是气人太盛。”
马御史的夫人, 在心中暗自撇嘴:谁欺负谁啊,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啊?
不过她面上不说, 还是笑眯眯的说, “老爷, 其实也不能全怪林家小子与贾氏。是你那外孙媳妇几次三番的挑衅人家。那贾氏出自荣国公府, 人家也是娇养着长大的, 也是有脾气的。之前不搭理是气度,后面把话说明白是人家不愿意以后再听你那外孙媳妇一直挑衅而已, 不愿意搭理她。至于林家小子, 那是爱妻心切。
真要有错, 那双方都有错,孩子们争吵,你说她(继女)一位做长辈的,何必亲自上场帮忙,这不是?唉”
停顿片刻,过了会儿说,“你也别太上火,荣国公与林侯都是精明人,不可能没有留后手的人。四王八公向来都是同气连枝的,你欺负贾氏,你看那几家会不会给咱使绊子。你倒是不怕,可老爷的年岁渐长,以后总要致仕的,咱家的孩子可没有老爷那么有本事。何必为她与那几家作对?”
马大人也想起了自己的儿孙们,确实没一个有真本事的,自己不能把人得罪死,自己的老面子丢了没事,只要以后不害儿孙就行。
马大人是寒门,背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家族做支撑,也不敢作死的得罪朝中的大臣们,这些年没少和稀泥。早年也没少拍马屁。
被大女儿堵住用写的字告状时,一双怒目瞪着马氏开口就是训斥,“多大年纪了,孩子们争执吵架,就让她们自己解决,特别是陈氏有胆子惹事就让她自己凭本事去平事。你说你都做了婆婆,还去参与小辈们的争执中去,像什么样子,你还好意思来找我告状,我的老脸都让你给丢尽了。以后没事不要回来。哼!”马大人是拂袖而去,一点也不想管马氏自己惹得破事。
只是那些揣测上峰心意的下属们(御史),一位姓李的御史,昨晚洋洋洒洒的写下了上千字的奏折,是弹核新科状元郎林青川的。
只是他的奏折刚递上去,就有一道突如其来的天雷青天白日的就冒了出来,一道紫色的天雷直接劈到李御史身上,咔擦咔擦的,衣袍被电的成了碎片,人被击中,浑身漆黑,但没死。
一群吓懵圈的御史,过了许久才战战兢兢的围过来。围过来以后发现李御史变成了黑炭,只是这黑炭还口吐白沫,整个人一直在有规律的震颤,全身震颤个不停。
被电的头发都竖了起来。
等许久,人不再震颤以后,一群人才敢近身。观察许久得到的结果是,幸好在屋内,如果是在外面,肯定被雷已经劈死。
也有人说邪门,晴天白日的,不闪电没有乌云,晴空万里,怎么突然就打雷了,还就一下。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可是孟氏,觉得自己有先知,知道是什么原因,她暗自觉的这个世界不只是书上看到的那小小的荣国府大观园那丁点大的世界。
生活在其中的人,终究是要面度更广阔的世界。那道雷她觉得是一僧一道弄出来的。是太虚幻境的警幻那女疯子派下界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林如海被穿越的原因,居然还保护着林如海。她想不通这是为啥?
虽然她没有见过那一僧一道,可她不认为林如海说的是假话。
一场风波,看似过去了。只不过是暂时都没有动作而已,其实仇已经结下。无论是章侍郎还是马御史,皆记下了仇,打马氏的脸就是打他们的脸,那怎么行,只是现在不易搞报复针对,明面上是不能搞。
林青川也忙活了起来,他打算把翠丽米提前给弄出来,本来是打算明年春上开始的,可现在也来得及。刚七月,育苗,种植,一切都还来得及。
在翰林院用生病,需要静养,他请了一个月的假期。最近一直住在庄子上,出入都是让人抬着的,做戏做全套。
他脸色苍白,嘴唇都变成了白色,没有一丝血色,看着就瘆人。
样子是吓人点,可是他其实一点事也没有。妻儿在身边,日子过的惬意,最重要的是,他在庄子上教会庄子上的人育翠米的苗。还有教会他们怎么深耕细作,教会他们种田,他没有用过灵水。就是按照的普通的种田那样种的,只是更加的认真更加的用心罢了。
“夫君,你看,轩轩笑了。”在厅堂里的罗汉床上,穿越轩轩刚才无齿的一笑,惊的贾敏乐了起来。
“看见了。”躺在躺椅上的青川侧头望着母子俩笑。
夫妻俩在郊外的庄子上,过着无人打扰的安静生活。但还是有不速之客过来打扰,来的人是贾政,那位有名的贾正经。
下人汇报给夫妻俩以后,贾敏淡淡的说,“请他进来。”
她现在换了个思维,再看娘家人的处事风格,她自己就品出来味了。对与贾政与王氏就更加的不喜,对于那扶不起的阿斗大哥,贾敏也不知道不靠谱与靠不住。
娘家的情况她管不了,也没有心思去管。
只是对于二哥来郊外找自己或丈夫,说实话她还是挺诧异的。
贾政被请了进来,一身华服的贾政,进来以后就东瞅瞅西望望,只是面色凝重,似乎有怒火有心事。
进到主院的厅堂,就见到一脸苍白的妹夫,还有在罗汉床上嘻嘻乐的母子俩。看到齐乐融融的一家三口,贾政没有好心情,反而心中郁闷。林如海的篓子捅大了。他进门就埋怨,“妹夫,你被弹核了。”
“哦,弹核就弹核吧。”声音很轻,还伴随着剧烈的咳嗽。咳的脸都红了,贾政被气的想揭开妹夫的脑子看看,里面装的是有质量的脑汁还是水。
贾敏就只有开始打过招呼,之后再也没有说过话,还不到她说话的时候。
贾政一脸着急,心中嘀咕:你不急我急啊。
挥挥手说,“妹夫,此言差矣,什么叫弹核就弹核?被御史弹核,那是大事?还有你们俩在冷府的宴会上怎么就那么沉不住气,非要与马淑人争辩,你明知道马氏背后的两人一位是他的父亲都御史,一位是吏部的章侍郎。吏部,不是礼部。”
贾政比青川还急,已经关系到了他,他是这么认为的,最近几日,听到不少的声音在耳畔说这说那。
他现在是急了,才利用休沐的时间天不亮就出发来到郊区妹夫家的庄子上。可瞧着妹妹妹夫的样子不太在意,他就更着急。
“嗯,我识字。”敷衍都不想敷衍贾政。
“妹夫,你这样不对。他们任何一家都不能得罪啊。”贾政是苦口婆心,只是夫妻俩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敷衍着。气的贾政午膳都没有用就甩袖走人。
夫妻俩摇摇头,继续装病自爱庄子上折腾,今年的西瓜,可是大丰收,是改良优化过味道的清甜的西瓜,一上市就受到市场上的追捧。卖相最好的价格最高,长的丑的不影响口感。每天收市的时候,会降低很多价格,卖给稍稍有点余钱,也想尝尝鲜的老百姓。
一个月的时间,还有翰林院的同僚休沐的时候过来看他,一群人组队来的。
冷风来了以后叫的最欢,满庄子的乱转。午膳时,黄还与在饭桌不远处躺在躺椅上的青川聊天,他们一群人现在没有什么寝不言食不语。才相处俩三个月一群人被青川带的性子都活跃了不少。
“如海,你身子骨不行,淋场雨就病成这样?”
“你才身子骨不行,我是事出有因,跟你说你也不明白。”说的模拟两可。
冷风是知趣识趣的人,也不多问。走的时候,一人半牛车西瓜与一筐甜瓜。在他们所有人的印象中对林青川的印象就是,家里虽然落魄了,夫妻节俭持家,吃的也不是多富贵,穿戴的也就是普通官员那样。但是就普通的菜,人家家里的厨娘也做的色香味俱全。穿戴的干净整齐,但知人待客,确却是很大方,这份大方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大方,也不会打肿脸充胖子。
热闹了大半天,送走客人。没想到下午迎来了三王爷夫妻,说是来郊区走走,顺便看看他。但都心知肚明,是来看他的。三王爷是继后的嫡子,但已逝的元后的嫡子也活的好好的,兄弟俩之间只相差了二皇子但年岁相差了八岁。
元后嫡子现在还是太子爷,皇帝也是用心在栽培嫡长子。
三皇子(三王爷)现在对外的表现是不争储,安心孝敬父母,也不结党营私,关系好的大臣或者说关系好的官二代肯定得有,没有就太假了。结交的几位大臣与官二代,数量不多,就那么两三个,四五个,都是对皇权与太子没有什么威胁的人 ,现在的林青川就是,跟个愣头青一样,就为了给妻子出头一次得罪了都御史与吏部侍郎,虽然出自侯府,可现在也就是个从六品的修撰。靠岳家也靠不了,家里的顶梁柱荣国公早已过世,荣国公的儿子也没有一个有出息的。
三王爷与三王妃此时坐在青川家的庄子的待客的大厅堂,夫妻俩只是不经意的扫一眼,就窥见屋中的全貌,再也没有多打量一眼。因为青川是病人一直躺着,三王爷好笑的说道,“算了,你别起身拜见,就现在这样。”
事实怎么样,心知肚明。
青川也从善如流的点头,“谢王爷恩典。”
在一张圆桌边,青川与三王爷说起翠米的种植。三王爷大感兴趣,“真有如此高的产量?”口感好不好的,还有味道怎么样,此时不在三王爷的关注范围内。产量才是他最为关注的。
“不知,只是赠予我翠米稻谷种子的那一僧一道是如此告诉我的。具体的产量,得等收割才能算数。不过,猜测应该差不离。只是得到种子的时间晚了些,不知道会不会对产量有影响?”
三王爷也知道此时不是种植的好时节,可换作是他也会在此时种植一些试试。及早确认产量。
“留了种子没有?”三王爷想到时节的问题,赶紧补充问道。
“一共二十亩的种子,种植了十亩,留了十亩。”
“如此甚好,看来此处我要多来。”三王爷在身份上没有拿乔,他知道王妃总是能做些奇怪的梦,什么太虚幻境,什么警幻仙子,还有林青川说的一僧一道,以及一些关于荣国公府的一些事情。他问过一些,与他暗查得来的消息,是一致的。
由不得他不信,慢慢的他也受了影响。
虽然察觉王妃有些神秘,可也知道,王妃是一心一意待他。他也就没有一定要探究。
准确的来说,三王爷人品不错。
“欢迎之至。只是臣只能休沐才能来。”
三王爷摆手,“无妨,无妨。”
两人闲聊的时候,孟氏在一边与贾敏聊天,闲扯一通以后,孟氏就开始打探一僧一道的消息,贾敏知道轻重,按照丈夫告诉她的那样回答,“送种子来的时候,我见过一次夫君说的一僧一道。夫君此次生病对外是说淋雨感染风寒,其实是修炼出了点问题。也是正事如此,两位仙师才来,顺道的给了夫君种子。还说夫君修炼也就是延年益寿,因为我们的夫妻的寿元浅,能让我们如普通长寿之人一样,能活到古稀之年。”
透出去的信息量很大。足够三王妃消化的,信不信,青川就不知道。但他猜测至少会信一半。一僧一道与种子还有短寿的事情是会相信一些。
三王妃记在心里。
几个月的时间,过的很快。
每次休沐时,林青川都会来到庄子上巡视那十亩翠米水稻。翠米的生长期是九十天,十月底,稻穗已经被压的腰都弯了下去,已经可以收割。田里的水被放完。
三王爷,在约定的时间,一大早的匆匆赶来。赶来的他带着三王妃,夫妻俩下了马车直奔第一块要收割的稻田,青川也早早的等在田埂上,他是昨天下午从衙门回来以后就带着妻儿一起过来的。
“拜见王爷,王妃。”青川给两人请安。
三王爷伸手租扶住青川,“瞧你,弄些虚礼做甚。今天的主角是田里的稻谷。先收割一亩,试试称重。”
“称重可那些都是湿的?”
“湿的没关系,大致能算出干了以后有多少?”这点三王爷早就做好了功课。湿的筛干净渣渣,得到一个大概的湿的重量。今天是个难得的大晴天,收拾好一亩的稻谷,及时脱粒,有王妃梦到的那个打稻机,能脱粒的。
王妃两个月前梦到了打稻机,与最好的铁匠沟通多时,总算是做了出来,也实验过。为此得到父皇的夸奖与奖励。
夫妻俩检查了一番,才开始让人收割,不能掺一点假。数字的必须真实,为此要等到三王爷检查过后才能开始。
一声令下,每一垄都是两人,前后夹击开始收割,不到一个时辰从收割到脱粒,全部弄完,这边已经开始筛渣渣。周边有栽种水稻的老把式在身边,看了筛出来的稻谷,装在箩筐中,就大致猜出来了。几位老把式就对青川说,“东家老爷,看着晒干以后至少有一千三左右。”
青川也不是第一次种田,心中自然知道,也能猜到晒干净以后大约多少斤。
点点头,“但愿有那么多吧?”
几位老把式双眼发光,对着一筐一筐的稻谷用手扒拉来扒拉去,爱不释手。他们的心是虔诚的,也是激动的。
三王爷身边就带着懂农事的官员,也得到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心情激动万分,亲自骑马飞奔进城,一路只奔皇宫。
知道三王爷进城以后,青川与贾敏说了一声,然后吩咐下面的人把筛干净毛渣渣的稻谷倒在晒场上摊的薄薄的在晒。
等到午时,皇帝带着浩浩荡荡的人来到庄子上。
在离田不远的开阔地边临时搭建了几个简易的茅棚,安排了桌椅。在晒场的边上也搭建了一个临时古代帐篷。
皇帝现在已经年近五十,可身体硬朗,下马以后龙行虎步的走来。青川上前行礼拜见,皇帝见到林青川就笑了起来,这是他登基以后,历届状元郎中颜值最好的状元郎,还有性子中多了一些天真,不是心机深沉的那种,教养礼仪一等一的好,还有林侯,已逝荣国公的关系,让他对林青川的印象不错。
哪怕几个月前,林青川与都御史与吏部侍郎结仇的事,皇帝也是知道的,包括细枝末节的事情都是知道的清清楚楚,不但不怪林青川,还蛮欣赏的,这就是年轻人应该有的血气方刚。
没点血气一直忍气吞声,还得让他提防。
“林修撰,平身。”皇帝见到林青川一直含笑而视,让周围的心腹太监与几位重臣都看的清楚,心中一凛。
来的还有户部的尚书与侍郎等。
午膳过后,继续收割们,这次是九亩一起收割。人数众多,收割的很快,在天黑之前,全部弄完。
一粒种子大都没有留,被全部捐献给了皇帝。
几天后,全部晒干,筛的干干净净再次称重。这次就是真实的数据,户部尚书激动的对着皇帝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真的有一千四百斤?”
皇帝一把抄起稻谷,对着心腹太监说,“快,称出来几斤脱壳。”这是要尝新米的味道。
颗颗粒粒饱满,一看就知是极好的稻谷,只是颜色是那种阳绿,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散发着绿莹莹的光泽与一股别的稻米所没有的清香。
还没有煮,就已经有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清香,皇帝的心情大好。心腹太监赶紧去唤人来当面在皇帝不远处给稻谷出壳。一切都在皇帝的眼皮下进行。
当天中午,皇后,太后都吃到了翠米。味道自然是极好的,煮出来香气四溢,颗颗似乎粘在一起,又似乎独立的,没有粘性,吃在嘴里软糯生津。
不用菜也能吃两碗的那种。
第二天的朝会上,林青川还在衙门就被通知回到家里接圣旨。被封为:宣平侯。同时赐封的还有贾敏,宣平侯夫人,虽然不是世袭,但不降爵,能承袭五代,因为林青川的赤子之心,皇帝的圣旨还加恩一代,目前一共可穿传承六代。以后如果还有突出贡献还变成世袭罔替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点青川暂时不想了。
才短短多少的日子,他完成了几级跳。可依然安心在翰林院老实的做事,与同僚们的相处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因为变成侯爷而有什么不同。
为此赢得不少赞誉。
三年的翰林院的工作已经结束,被皇上钦点调去户部。这是个苦衙门,最累的地方,不过也能锻炼人。青川进到户部,官职晋升为正六品,是一名主事,工作多且繁杂。
一天到晚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算盘珠子被拨的吧啦吧啦的响。
户部两年的历练,不是白历练的,两年一结束,吏部侍郎章大人就给了尚书建议,调林青川去扬州。
尚书大人吴大人只是似笑非笑的看了眼章大人,“好,你的建议我会呈上。至于皇上似乎采纳与否,本官就无法知晓。只是章大人别是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