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弑帝

“你,不过一个乡野村夫,有什么资格评价我父?”

刘义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发这么大的火。

其实刘义真对陶渊明的感官不算太差。

想隐居就隐居去,想写诗就写诗去,想抨击当权者也是你的自由。

但陶渊明左一个“寒门”,右一个“窃国”却触犯了刘义真的逆鳞。

“我父起于微末不假,但何时寒门居然成了罪孽?”

正是因为有了刘裕带领着一众寒门冲上政坛,才给自魏晋以来犹如死水一般的世家官场带来冲击,使政治逐渐清明。

“而且你别忘了,你的曾祖父陶侃同样是出身贫寒,一开始只不过是一个县吏,直到后来屡立战功才成为了后来的长沙郡公!怎么?现在你成了贵族之后反倒是看不起寒门了?”

哪个世家不是从寒门做起来的?

尤其是历经秦末,春秋战国流传下来的贵族基本都死光了。

现在哪怕是王、谢这种顶级世家放到几百年前屁都不是。

其他世家看不起寒门无所谓,但是陶氏,这么一个风光不过几十年的短暂世家居然也敢看不起刘裕?谁给陶渊明的胆子?

“至于你说我父窃国?”

刘义真冷眼看着陶渊明。

“你可知大晋早就该灭了?”

“自桓玄篡国以来,所谓的大晋早就名存实亡。就连建康都是我父重新打下来的!”

“三吴、两淮、荆州、江州、蜀地、中原、关中……”

“我就问你,这些土地有哪些地方是大晋赐予我父亲的?还不都是我父带着士卒一寸寸收复着这万里河山!”

“你既然愿意做晋臣。好,那我问你,你可知大晋的国祚是如何得来的?”

“背信弃义、欺负孤儿寡母、弑杀幼主……”

“这里面可有一件光彩的事情?”

司马家的皇位被喷了不知多少年。

但你可曾见过有人喷曹操和曹丕?

这里的区别就在于曹操人家的土地真的是自己打下来的。

司马家呢?完全就是玩上不得台面的计谋。

在东晋时,晋明帝曾经问宰相王导,司马家是怎么得的天下?

王导一五一十的把司马家是怎么搞的政变,怎么骗的曹爽,怎么杀的曹髦告知。晋明帝听完后,羞愧难当,用手捂着脸,倒在床上哀叹:“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连自家子孙都对祖先夺取皇位的事情感到羞愧,何况是别人?

“最重要的是你一个懦夫,有什么资格评价我父?”

这才是刘义真最不爽的地方。

在刘义真心中,谢灵运要比陶渊明强一百倍。

谢灵运虽然人菜瘾大,但不可否认他还是积极入世的小可爱。

陶渊明呢?

二十岁的时候做了县吏,辞官。

二十九做了祭酒,辞官。

之后做了主簿,依旧辞官。

后来成为反贼桓玄的幕僚,丁忧回家。

后来他又做了刘裕的参军,辞官。

最后做了彭泽令,又辞官。

陶渊明敢说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吗?

他的曾祖父陶侃可真的是从一个小小的县吏一直做到了太尉。

陶渊明的起点比陶侃可要强太多了,就这他还好意思埋怨?

“其他官职不说,你当彭泽令的时候,可是主政一方的官员!你可知有的地方叫县令是什么?叫“父母官”!”

“你若真的想打造一个你文章中所谓的“桃花源”,那为何不就从那时开始?从彭泽开始?”

“好,你说政治黑暗,官场**,你不堪忍受黑暗,那你离开便是!你了不起!你清高!但你有和何面目批评我父这种正在做实事的人?”

“自我父执政以来,官场早就为之一清,如今百姓能过上少有的安稳日子,这些你可都看见过?还是说你看见了,却自始至终都装聋作哑?”

陶潜被刘义真喷的身形开始颤抖,他死死拽着自己的拐杖:“你,你……”

“还有!你写的那些诗,狗屁都不是!”

“真以为种几天地就是农民,不当官就是百姓?”

隐居,从来都不是给穷人的选择。

别的不说,陶渊明的地是从哪来的?

何况有陶侃的遗泽,总会有一些人罩着陶渊明。让一些小鬼不来陶渊明这里盘剥。

或许在陶渊明眼中——人再苦也就苦成这样了吧?

但他哪里知道,真实的百姓生活要比他想的更糟糕,甚至糟糕的多。

陶渊明心中或许以为自己现在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甚至面对县吏送来的粮食,还能大言不惭的说:“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有没有想过,一般的百姓会有县吏送上粮食吗?

这种享受着朝廷的红利还骂骂咧咧的存在,要不是刘裕脾气好早就把他拉下去砍了。

此时陶渊明已是连身子都不能站直,只能是努力抓着拐杖,一边瞪着刘义真一边喘着粗气。

“别瞪我!我说的是事实!”

“你本该有机会,造福一方百姓。可你却选择了逃避。”

“选择逃避你就当个乌龟一辈子别出来就好,还只顾着抱怨,觉得你和你看见的不幸都是这个世界造成的。”

“抱怨也无所谓,但你居然还看不起真正愿意改变这个世界的人,你就说你讨不讨人厌?”

骂完陶渊明,刘义真又感到一阵无趣。

“你走吧,别让我看见你!”

同时刘义真还吩咐侍者:“他要是继续赖在门口就扔到王弘家里去。”

之前保护陶渊明的举动,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名声,另一方面则是陶渊明曾祖父毕竟是陶侃,那同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但现在看来……

拉倒吧!最好给我死远点。

侍者当然也不会真的把陶渊明扔出去,而是规规矩矩的请了出去。

刘义真此时却是为自己一时的冲动有些懊恼。

“居然为了这么一个人大动肝火,看来养气的功夫还是不够。”

就在刘义真想要喝口水平复心情时,从建康传来的一份密报让他直接喷了出来。

传信的是王韶之。

他心中只有个四字——

帝崩,有疑。

刘裕……还是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