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秀才

明年乡试,大家都对他给予厚望,倘若不出意外,肯定能中个秀才。

到时候就是这石沉镇第二个秀才了,而且年纪还这样小,说是神童也不过份。

又说南九,往村长家做了报备,回来就和姨娘们提着锄头去开荒。

墨痕息本也要去,手上那点伤根本就不在乎,而且也不能让这帮女人养着自己,但是却被南九堵回去:“家里不能没有人,你心里要有数,老实待着,丢了什么回头试问。”

让南九这一提醒,他方想起来,这村里人大部份是朴实的,但哪个村子没几个赖皮子?更何况这不是有三婶这个惯犯么?

立即就秒懂,马上放下锄头改口:“去吧,小心些,草茂盛的地方,先拿棍子敲打一下。”这大热天,蛇都出来晒太阳了,拿棍棒敲打弄出声音,蛇自然会走。

这个常识南九当然晓得,背着小背篓忙跟上姨娘们的脚步。

她们家不缺背篼,南伯皖在的时候打了不少背篼撮箕簸箕篮子,足够用了。

这会儿人人都背着一个,就按照南九说的那样,能背多少猪草回来就背多少,到时候扔猪圈里给猪拱,过几日掏出来发酵,冬天还担心没粪肥么?

这桑海村的良田都在田坝里,或是沿河,要么是自家地方种了好些年的老土地,靠着山坡的,大多是贫瘠的地方了。

贫瘠的原因主要是路不好走,各家的粪肥也有限,只能灌溉田坝里的菜园子,或是田坝跟河边的田地。

而这些靠着山的梯田,粪肥跟不上,就算种多少年,那也肥沃不起来。

每年就靠着那点草木灰,猴年马月才能变成肥土?

素兰家的地就在这里,见了南九一行人往这里来,有些疑惑:“阿九?你们这是要进山么?”

南九指着素兰家高粱地上面的荒坡,“我家不是没地么,打算开荒呢!”

“这其实也不差,不过草太深,你们仔细些。”她说罢,也没在多聊,趁着这回儿日头还没爬上来,赶紧除草。

南九嫌弃那棍子太短,直接砍了一根细细的长竹竿,往草里敲打几回,然后大家这才开始弯腰割草。

割完便放背篓里,开始一锄一锄挖地。

根须间的泥土拍掉,草根堆积在一起,待晒干一些,再拖些枯枝树干过来,一起烧草灰。

说是开荒,可是这里靠着林子边缘,谁闲着没事跑这里来,因此这地其实还算好挖,没南九所想的那样硬邦邦的。

但纵使如此,这一个早上,其实也没挖多少出来。

随着日头逐渐升高,这也受不住,南九便催促着先回家。

中午还能睡一个午觉。

墨痕息留在家里,也不好闲着,便学着煮饭,只是有些一言难尽,稍微不留神一下,就糊了。

见着南九一行人回来,表情十分不自然,“我本想做饭等你们,但是那火实在不听我使唤,忽大忽小。”

南九自打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糊味,当下听得这话,有些心疼粮食,“糊得不多吧?”

“还好吧。”也就三分之一,墨痕息觉得应该不算多。

但事实上南九却瞧了,根本就没法再吃,烧黑的三分之一,烧变成褐色的三分之二,最后只能便宜了小猪仔。

然后禁止墨痕息再动锅,但烧火这活儿大热天的,谁都不愿意,南九也不乐意,便喊了墨痕息来烧火。

墨痕息是拒绝的,可抵不住南九一直叫唤。

他只能不耐烦地过来,“你自己烧不就行了,要大要小,你心里不是正好有数么?”

“那你闲着作甚?”南九其实把他喊过来,是想问他读书的问题。

今儿在山坡上开荒的时候,听素兰说村长家的儿子回来了。

是个大才子,不出意外明年肯定能中秀才。

所以便问墨痕息:“我问了素兰,这一年的束修咱们努力一把,其实也不是交不起,你怎么想的?”

墨痕息面上一脸不在意,但心里还是有些震撼的,他一直都觉得南九说让他去读书,只当她也就是说一说罢了。

他真去读书了,这家里就什么都帮不上忙,到时候才是真的成了那吃白饭的。

但看南九现在的样子,也不像是糊弄自己的。便问道:“你当真想让我去读书?还是为了三年后你这地不用上税?”

南九嘿嘿一笑,也不做掩饰:“这都叫你看出来了?”

墨痕息忍不住扯了扯嘴角,“我就知道。不过读书的事情先不用考虑,我小的时候也是启蒙过的,再过两三年吧。”

南九有些担心,“人家都说读书要趁早,再过两三年去学堂,你能适应么?”

这怀疑的口气让墨痕息不高兴了,拿着烧火棍直接起身,“你看不起谁啊?你真想让我去上学,明年我就能去参加乡试,到时候我抢了李村长家儿子的第一甲,你觉得如何?”

南九连连摆手:“不如何……三年一考,万一你走了狗.屎运真考上了,那村长一家心里多难受,以后给咱小鞋穿不划算。”

虽不知道墨痕息说的是真是假,但是不怕万一就怕一万,他明年也才十一岁。

十一岁中了秀才,那大家眼里哪里还有村长家的儿子?

断然不能抢了人家的风头。

现在可没那实力。

读书的事情推辞了,但南九觉得墨痕息虽然是识文断字的,可也不能将功课荒废下去,既然不去上学,那就买几本书回来应该也行吧?

正好隔日就赶集。

她也跟着卖鞋面的三姨娘去。

二姨娘也去了,她主要是跟南九到处看看,有没有乡民拿去年的陈粮来卖。

倘若价格合适,可以直接买些。

因此还特意背上了背篓。

石沉镇不算大,但是附近的村子多,像是桑田村这样六十七户人家的大村子就好几个,这逢九赶集,十里八乡的人都聚集在这里,所以显得十分热闹。

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

除了村里的人来卖土产,也不乏城里来收便宜粮食的散粮商,或是城里专门赶乡集的商人们。

这种商人最受欢迎,带来的都是城里最时新的头花或是布匹,要么就是小孩子玩的玩具。

村里的妇人们辛辛苦苦攒下的几个银钱,基本都给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