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1 章
厅堂里, 一家人商量接下来的安排。
“第一次当官,有两个月时间, 我先回趟老家, 再去云南,来得及,但是带上你们就不够了。”
李秀琴也明白, 天气热, 孩子吃不消,现在出发不合适, 只能八月再出发。
林晓有点想不通, “爹, 你回家干什么?人家那是考中进士, 要回家祭祖, 盖进士牌坊, 你又不需要。”
林满堂心塞,闺女还是直肠子,就知道戳他心管, 不过他也没空说这个, “我回趟老家, 找点帮手, 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手里没点自己人可不行。”
林晓一想也是。
李秀琴不想他折腾, “你可以直接写信, 让他们去重德啊,没必要自己跑一趟,多累啊。”
林满堂摆手, “那些人以前连村子都没出过, 他们哪知道重德在哪儿?再说我请他们出来帮我,总得有点诚意吧?”
这话倒也在理,只是李秀琴还是有些担心,“他们也就是农民,能帮你什么?我看你还不如在这边买几个下人得了?”
林满堂对这话不赞同,“他们和我是绑在一起的,那些下人又不是咱们从小培养的,信任也有限。再说他们是贱籍,许多人办起来不方便。”
李秀琴也无话可说了。
林满堂想了想,“你们娘俩八月再出发,明天我请朋友吃饭,后天就回一趟老家。到时候我直接带他们去重德。”
李秀琴应了,“只带顺安一个人太不安全,不如把葛管家的两个儿子也带上吧。”
林满堂点头,只到底不放心,“你们找镖局一定要找口碑好的,自己还得有所防备,太厚的衣服就别带了,听说那地方冬天不冷。”
李秀琴答应。
第二日,林家请了刘轩,刘青文和陆寺丞吃饭。
陆寺丞知晓林满堂去云南做官,倒是给他提供了一些有用信息。
“云南府那边的知府是个干实事的官员,为人还不错。不过重德县以前的县令却是老死在任上。你一定要想法子,调到别的地方。哪怕是平调也成。”
林满堂听他如此一说,心里更慌。老死在任上,这地方得穷成什么样啊?难不成比以前的新陵还要穷?
他给陆寺丞斟酒,好奇问,“陆寺丞去过重德县?”
陆寺丞摇头,“我没去过重德,但你也知晓云南山多,药材好,我们光禄寺管采买的,天南地北的跑。那地方的药绝对是全国最好的。”
林满堂心中一动,“这么说云南并不穷?”
“不算穷。你想啊,药材多贵,他们穷得了吗?那地方山清水秀,好看着呢。只一点,良田比较少。”
林满堂恍然,“那他们都是从外地运粮?”
“对,他们离蜀地比较近,一般都从那边运粮。”
林满堂仔细回想前世关于云南的消息,他曾经带着妻女去那边旅游过,只刻那儿的山水很美,其他记不得了。
刘青文给林满堂斟酒,庆祝他当上县令。
林满堂打起精神,喝完酒,又托他一件事,“虽然我当了官,但是学业不能丢,你上国子监学记的笔记别忘了抄一份给我。然后托人给我送到重德。可能办到?”
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刘青文有些惊讶,“您都当官了,还要学习啊?这也太拼了吧?”
林满堂不好跟他说女儿坑自己的事,只打着哈哈,“活到老,学到老嘛。”
刘青文点头答应,心中却是钦佩万分,干爹可真用功啊。
第二日一早,李秀琴和闺女送走了林满堂四人。
林满堂这一走,林晓几乎天天跑去总明观看书。
没错,秦官向皇上申请,允许林晓进总明观看书,皇上答应了。
而李秀琴白天除了看孩子,就是看家里唯一的生意来源。
葛有福得了林满堂的吩咐,昨儿就去跟人谈生意。大部分人家都同意将货品摆到他们铺子售卖。
再加上有玻璃和蔷薇水两大好物,吸引不少顾客。
今天一天生意就有所好转。
李秀琴跟郑氏感慨,“论做生意,我家老爷才是老手呢。”
之前半死不活的铺子,现在一下变得炙手可热,怪不得她男人前世只经营两家超市,每月就能得那么多分红呢。可见人家是真下了心血的。
郑氏也是钦佩不已,只她到底有些忧心,“太太?咱们这铺面会不会被别人仿制啊?”
自打林满堂得了官职,家里人对李秀琴的称呼就变成了太太。人家现在是正经的官太太了。
李秀琴对自己的新称呼适应得良好,听到郑氏这话,她也有些忧心,只宽慰道,“没事儿,他们仿不了咱们家的蔷薇水。”
做奢侈品超市东西一定要齐全。少了一样,都让人不满意。
两人正说着话,桂香来了。
他们的新宅子已经谈好了,只是那家要过两天才搬,所以暂时还住在这儿。
桂香这两天一有空就过来陪李秀琴,不过她自来闲不住,每次来都要拿绣活,一边唠嗑,一边做绣活。
李秀琴想到关文淑那眼睛,又看着桂香,劝道,“桂香,你这眼睛可不能用得太勤了,你瞅瞅你刘婶,她那眼睛看人都模糊了,听说就是绣活做太多导致的。”
关文淑是刘轩考中秀才后,刘族长给大儿子娶的,关父是秀才,家境也算可以,陪嫁也不低,只刘轩考中举人,搬到京城,他们家花费日益增多,日子开始过得捉襟见肘。
关文淑也没旁的技能,只能靠做绣活贴补家用。
李秀琴很担心桂香也走关文淑的老路。
桂香抿嘴一笑,“婶子莫担心,我打算招几个小丫头帮忙做绣活,指点别人做。”
刘青文瞧见刘婶眼睛成那样也吓坏了,回来就让她少做些绣活。可家里条件摆在这儿,一点不干活,还真不成,她便想了这个主意。
李秀琴也觉得这主意不错。
这古代的绣活也属于秘方,轻易不会教别人。
小丫头拜她为师,她每月可得一笔不少的束脩。
而且学针线起码得五年以上,这笔钱还是很稳定的。到那时估计刘青文也考上了。
桂香默默一叹,“刘婶年纪还这样轻,眼睛就成这样,也确实太吓人了。”
说着无心,听者有心,李秀琴心中一动。她突然想到一个好物件。
前世许多学生眼神不好,不是都配近视镜吗?
她记得前世她爸的近视镜就是玻璃做的。她闺女应该会做吧?
晚上,等闺女回来,李秀琴问女儿,“你会做眼镜吗?”
她其实也不太确定,只是想试一试。
林晓怔愣了下,她竟然没想到做一个眼镜,“会做。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但是玻璃眼镜很重的。”
现代的眼镜都是树脂的,戴在鼻子上一点也不重。可玻璃就很重。她一时之间没想起来。
李秀琴完全不当一回事,摆了摆手,“重怕什么。总比瞎了好。你也看到你刘婶那眼睛有多模糊。她还不到四十呢,这以后可怎么整?有了玻璃镜,起码她不会闹之前的笑话。”
林晓一想也是,只还是有些迟疑,“咱们都把玻璃方子献给皇上了。咱们还能做吗?”
李秀琴也有些糊涂,“要不然问问皇上?”
林晓无奈,“我怎么问?我又不是官员,只要递个折子,皇上就能见我。”
她想了想,“我问问秦祭酒吧?让他帮忙问下皇上。”
这种小事不好写折子。就等皇上什么时候想起秦祭酒,他才能顺嘴问上一句了。
李秀琴想想,也只能同意了。
第二日到了总明观,秦祭酒刚要给林晓说罗盘的知识。
林晓先问秦祭酒,“我能不能在玻璃上改进?”
秦祭酒怔了下,“你想做千里望吧?千里镜照在东西上,能让东西放大数倍。”
林晓拧眉,千里望?听他的形容好像是放大镜啊。这古代竟也有放大镜?
林晓摇头,“不是千里望,你刚刚说的放大镜是咱们国家制出来的?”
“不是,也是从海外传过来的。价格昂贵。只有皇宫才有一个,听说在荣华夫那儿,她总抄经书,眼神不怎么好。”
林晓恍然,老实摇头,“不是千里望,是戴在眼睛上方,能让人视野变得清晰的东西。”
秦祭酒一听,眼睛登时亮了,“真的可以?”
虽然他一再爱惜自己的眼睛,但是这么多看书,眼睛早已不如以前。有时候为了眼睛着想,他不得不让随从念书给自己听。
林晓也不敢打包票,“我想试试。”
秦祭酒拍板,“行,你试试。之前玻璃就是在咱们总明观制成的。你现在要改进,自然也行。没事儿,我替你兜着。”
林晓眼前一亮,当即就开始琢磨凹透镜。
她找到金刚砂,磨砂,磨刀石,水,松节油,玻璃片。
这玻璃片是总明观之前做的玻璃。东西做得很厚,很适合当镜片。
林晓将自己关在屋里自制抛光粉,而后开始打磨镜片。
林晓花了三天时间,才打磨出一个凹透镜,这凹透镜是经过她反复测算得来的。做好后,她又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
两个都做好后,又找铁匠定制了眼镜框,将镜片镶嵌在镜框里,铁制的眼镜腿挂在耳朵上。
做好后,林晓将眼镜拿给刘婶试戴。
之前也没测试过刘婶眼睛近视多少度。她做的是两只镜片都是五百度。主要是这个度数效果才更明显。要是两百度,可能根本感受不到眼镜的神奇。
关文淑戴上之后,刚刚还模糊不清的人脸立时变得清晰,她激动得差点落泪,“这…这是何物,为何如此清晰?”
桂香见她激动成这样,有些不信这东西这么神奇,就伸出三根手指,示意她看,“刘婶,这是几?”
关文淑笑道,“三”。
桂香惊讶万分,还真能看清。
刘锦凝激动万分,向来稳重的她难以掩饰的惊讶,“娘?您眼睛能看到啦?”
这东西也太神奇了吧。她有些不死心,又指了门口的对联上的字,“娘?那上面的字,您能看到吗?”
关文淑照着念了一遍,准备无误,一字没错。
刘锦凝再三向林晓道谢,“晓晓姐,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这也太神奇了。
近视的人其实就相当于半瞎,做什么都不方便。关文淑也一日比一日沉默,她看着焦心,努力开解,却没什么效果。可她没想到林晓竟能做出如此好的东西。
林晓摇头,“能帮到刘婶就好。”
关文淑握住林晓的手,冲李秀琴夸个不停,“你闺女真是太聪慧了。竟连这么好的东西都能做出来。”
李秀琴心里得意,面上却谦虚道,“只是一个小物件,可当不起你这么夸赞”。
关文淑也是当娘的人,哪能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夸得更起劲儿了。
只是说着说着,她眼睛有点晕。
刘锦凝眼疾手快扶住她,“娘?娘?您怎么了?”
林晓笑道,“头一回戴眼镜都这样,等她习惯就好了。”又嘱咐她,“一定要多戴一会儿,注意多看看远处绿色的树。这样眼睛能舒服一些。平时不用的时候,把眼镜摘下来,这眼镜太重,戴太久鼻梁也会压弯的。”
关文淑点头,“好,我知晓了”。
由于林晓给送来这么个好物件,刘家特地留她们在这儿吃饭。
关文淑甚至特地下厨给做了几个好菜,“自打眼睛不好,我就再也没下过厨,也不知道手艺有没有退步。”
林晓尝着,赞不绝口,“好吃。”
关文淑真是越看越爱,一连给她夹了好几块菜。
喜欢全家穿越到古代请大家收藏:(www.autogms.com)全家穿越到古代樂乎讀書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