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突变
就在这时,丫鬟急匆匆走到他身旁,道:“老爷,夫人突然心口痛,让您过去看看。”
林木同了然地做了个请的手势。
张学庸便急急朝内室走去。
贾氏刚已将两方的话都听清了,见相公进来,她压着嗓子急声道:“老爷,你还犹豫什么?现在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张学庸让夫人继续说。
贾氏又接着道:“孙家的恶行我也有耳闻,如果放任他们,不但你这官帽难保,怕是要落得跟前任一样的下场!”
张学庸不住叹气,“只是,摄政王的势力渗透朝堂内外,如若得罪了他,怕是怎样死的都不知!”
贾氏劝道:“如今能与摄政王有抗衡之力的,也只有九王爷了,而机会就在面前,老爷一定要抓住!”
不得不说,贾氏虽只是一女流之辈,智慧见识却完全不输男人。
当张学庸再一次出现在林木同几人跟前时,他深深躬身神色严肃道:“国舅爷,学庸感谢九王爷的看重,必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林木同并不吃惊他的转变,听后满意地点点头,“林某相信,张大人将来必会为今日的选择而庆幸。”
表面上,杜九要对付的是孙汉,其实,他是冲着摄政王而去的。
因此,张学庸的决定,实际上是直接与摄政王成为了对立。
林木同得到肯定的答复,心得意满,这次来府衙的目的已达成。
只是张学庸眉头蹙起,担忧道:“即便将孙汉捉拿归案,他所犯的罪行也难以定案。”
林木同明白,张学庸指的是证据还不足以定下孙汉的重罪。
他笑着对方梓灵道:“灵丫头,还不把你这一个多月了解到的事,都一一说给张大人。”
方梓灵被杀手重伤,在空间里打坐练功后,伤势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为了早日拿下孙汉,她不顾身子的不适,也跟着林木同、沈阔来了。
听闻林木同提到自己,忙恭敬地站起身。
她对张大人笑道:“民女这有一本册子,里面专门是近十几年,孙汉在平安镇犯下的一桩桩一件件的恶行。”
张学庸也吃了一惊,忙道:“那我真要细细看下。”
方梓灵便将薛洋最近调查到的证据,重新编写成的册子,递向了张大人。
同时,她不忘着重提醒,“大人,其中有一处为,孙威曾在三年前,负责前线的粮草总监运,而他监运的六十万斤小麦不但不翼而飞,宗兆国那方却得到了充足的粮草,就因这一转折,才使我方彻底输掉了那场战役!当时,亲自运送那批粮草的正是他弟弟孙汉!”
方梓灵不再多言,只双手捧着册子,眸光定定看向对方。
“殴?竟有此事?”
张学庸听后身子一颤,随后急忙将册子接过来。
他翻开册子粗略看了一遍,神色变得越来越难看,最终,他将册子往桌案上用力一拍,大喝:“孙家兄弟竟能做出如此行径!”
册子里记录得十分详细,连他们运送粮草,所走的路都标记得清清楚楚。
更有当年汉马古百姓的证词,当年确实见自己的军队,将一车车粮草穿过汉马村,向敌军的方向运去。
之后就是天启国的大败,和百姓流离失所,而当年的事却被一股无形的势力压制住,竟没有人再探寻那件事的真相。
之前,张学庸对方梓灵的能力早有耳闻,如今更是将眸光看向那个一脸镇定的小丫头。
他让自己稍稍冷静下来,才问:“这些可都是真的?”
方梓灵清楚,张大人只要将册子里的八大罪状看清,都会有如此反应。
她据实道:“这些是一位对此极资深的友人得来的,如果大人想进一步了解,我可以让其为大人做详细介绍。”
张学庸马上表示,要与之见面。
于是,一直等在外院客厅中的薛洋便被请了过来。
薛洋先将自己的经历与张学庸介绍了一遍。
张学庸一听说对方名为薛洋,忽然问:“你可是聊城府内,那位赫赫有名,协助破案无数的薛捕头?”
薛洋躬身施礼,谦逊道:“正是在下!”
张学庸面上再一次露出吃惊之色,并对其更加客气有礼了。
他对薛洋早有耳闻,听说他做捕头十三载,后来因与顶头上司意见相左,才辞去了捕头的职务。
不想他竟来到了霍城府!
这下,他就更相信手中证据的真实性了!
……
有了府政大人的协助,案件进展的就顺利多了。
孙汉完全没想到,他才将贿赂张学庸的三千两纹银送到府衙,府衙官差竟似从天而降般,将他直接堵在了府中。
直到他被官差抓走时,他仍以为是自己做的一场梦。
因为他从没想到,府衙的人敢抓他!
官差们知道,面对的是平安镇一霸之称的孙汉,但仍在孙汉愤怒的咆哮过后,将其公事公办地带回了府衙。
当然,对待孙汉与对待其他犯人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他们既不敢给他上枷锁,也不敢对他有一丁点的不敬。
只不过,审理孙汉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
张学庸才将其抓到府衙,就有各方面的势力前来为其求情。
他完全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审理此案。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薛洋那本列出孙汉八大罪行的册子。
但八大罪行只是调查得来的,想找到切实的证据却难上加难。
因此,寻找证据一直都没停下。
即便孙汉被抓到了大牢,但他与一般犯人不同,不但不能在其身上动刑,更要处处都顾忌他的感受。
也因此,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审理孙汉便是件难度极大的拉锯战。
但时间拉得越长,对府衙就越没好处,不但要提防旁生枝节,更要小心京城那边从中插手。
可一切都在大王村王铁生一家案件被翻供时,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
本已主动交代的凶手,突然翻案,一口咬定,屠杀王家一十七口之事,与孙汉完全没有关系,而是他的堂弟孙普所为。
孙普也对此指控供认不讳,因此,能将孙汉定罪的最重要的血证,就这样被轻易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