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千金学问
“没想到今日居然在东阳河畔遇到,难说老先生准备出山了,先生能要到玉华山实在难得,晚辈冒昧向先生去书院隐蔽一杯清茶如何?”
“清茶一杯可不够啊,老夫从日出时分就到了玉华山,到现在一粒米未进,听到书院的红烧肉乃是难得的美味,不可不尝。说完,姚老先生主动上了马车。抱起了唐家的小宝宝不停的逗弄。
从见到姚思廉的第一幕,唐昊就喜欢这样风气的老头子,他能和许敬宗都是十八学士,可惜人品,道德相差太大了。
到了书院直接就去了书院的后厨。
可惜他们的午膳已经吃完了,只剩下一些剩菜,姚思廉居然毫不嫌弃,让厨子给自己热热就开怀大嚼。
这为大儒平日吃的都是什么呢?事实证明,唐昊想多了,姚思廉到玉华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梁书》《陈书》印成书刊。
《陈书》五十六卷,《程书》四十二卷,字数其实都不多,再加上老先生非常喜欢抠字眼,多一个闲字都没有。
“将军,你也知道老夫一辈子只知道读书,不知道积攒家财。家中财产就是几屋子的书籍而已,如今,《梁书》《陈书》这两本文稿已经完成,可惜一直没有交付印刷,如今听说书院印书效率极高,老夫实在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这两本书书稿问世。还请将军助我老头子。”
说完就把一个包袱推了出来,唐昊打开后,发现里面是厚厚的书稿。
上面还有一张钱庄的本票,看看数额只有务实枚银币,唐昊真的是哭笑不得,老先生这是弄错了,以为书院印书要收钱,却不知道书院是要给他钱的。
唐昊把本票取下来放在一起,让仆役去找印书作坊的掌柜。那才是印书的行家,知道这两本书需要印多少册,需要付给姚思廉多少钱。
不大工夫,掌柜的来了,先是问了老先生的名号,又仔细看看书稿,估计一下全书的字数,最后拱手说:“姚先生这两本总共一百八十枚银币如何?每本印书一千册,总共就是两千册,你看可能使得?”
每本一千册?姚思廉眼睛都要突出来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书稿居然能印一千册,可是想到一百八十枚银币,就咬咬牙,“没问题,老夫这就去筹措银币,你们就开始印吧。”
掌柜吃惊的看着姚思廉半天才说:“姚先生,您不用给我们钱,是我们需要给您一百八十枚银币呀。”
“你们给我钱?”刚刚站起来的姚思廉又跌坐在椅子上,疑惑的看着唐昊:“将军,这样做,没必要,老夫虽然不富裕,但是区区一百多枚银币还是不在话下。”
“老先生有所不知,的确是印书房给您钱,而不是您给我们钱。您想想,您千辛万苦的写书稿,岂能白白让他们拿去发财,他们用了您的成果,就需要给您钱,以后他们要加印的话,还会继续给您钱。李刚、元璋,萧先生,他们印书都是作坊,给他们钱,可不是只有您一个。”
“这怎么行?文章千古事,要老夫拿来卖钱非常不妥,你们印吧,想印多少印多少,不用给老夫钱。”
要死脸的,到现在怎么还是这副臭德行。姚思廉却大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说完就抽身离去,不想元璋先生从外面走来,一把拖着姚思廉就走,姚思廉挣扎两下,见甩不脱,只好听之任之。
“唐小子,要死脸的书一定要印好。记得把书稿收起来,图书馆要收藏,今晚连夜印,明天印上百十册让他拿走,如果额外需要,费用就从我俸禄里扣除。”听着元璋先生的声音远远传来,唐昊笑着对掌柜说,听见了,那就这样办吧。
“先印出来的一百本装订好了,送元璋先生去,看样子姚先生今晚回不了家了。”掌柜的笑着答应,捧着书稿退下。
不知道元璋能不能把姚思廉留在书院里任教,不过看样子元璋先生好像没打算放过姚思廉,从“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这两句话来看姚思廉可能真是个书呆子,家境一定不好,也不知道李治是怎么搞的,这样一位大儒竟然随意弃之而不顾,真是可惜呀。
唐浩带着两个孩子在书院里玩了很久,这才回家,见老管家正在安排门房打扫门庭,就随意问了一句:“管家这里并不脏,为什么要重新打扫?我看你们连石板都重新洗刷过。”
“将军晦气啊,刚才有一匹驴子惊了,拖着车子在街上狂奔,要不是咱家护卫一刀子把驴头砍下来,还不知道会伤多少人,地上全是驴子的血,不洗不行啊。”
唐昊感到奇怪,却不知道哪里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