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欲加之罪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把声音缓缓传出来!

东京皇城大宁宫!笼罩着一股阴霾!

自后梁以来,东京做为后梁、后晋、后汉到如今的后周都城,凡三十四载。几十年的更替,没有对皇宫造成什么影响,反而随着每个朝代的尊享,使得皇宫更加的气派巍峨。

自后晋天福三年以后,东京开封城北控燕赵诸州,南通江淮诸水,可以说资源富饶,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势必成为中原最好的都城,如今逐渐的演化成,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

特殊的地理位置,明显超越此前一度被定都的洛阳。自后梁以来,曾一度被后梁、后唐以及后晋,定位首都的洛阳被舍弃。不至于荒弃,无法和如今的东京比较。那遥在西京的长安城,更是早就湮灭于战火之中。

后晋以来,各朝在东京开封兴建建筑。

最早是后梁朱温,在东京开封原有的府衙基础上,建立了有名的建昌宫。后唐更替没有在建昌宫加建,因为后唐定都于洛阳!兴起于马背的后唐朝廷,感觉洛阳离着草原更近。

后晋以来,石氏皇朝把建昌宫,改为了大宁宫。

这是一次跨时代的建筑,许多年以后大宁宫再次被世人发现时,已经是湮灭于湖底水域下几百年。石敬瑭也是大兴土木,作为都城难免也要享受一番。

因为时代的不同,后晋有着加建和改变,也远远无法和前朝的长安,和洛阳比较!因为当时中原动荡,天下分裂成几个割据,自顾不暇的石敬瑭无法顾及。

后汉和如今的周国,都还是把大宁宫,做为皇城。

后汉虽有修缮和增补,但是工程都不是很大,后汉虽然感觉强过后晋,在军阀虎视眈眈更替的时代,能够长治久安,显然强过住的金碧辉煌。

周国太祖郭威以来,励精图治和为民休养生息,郭威临死时不允许给自己国葬,这在历史上真有其事。周国归拢了许多人才,认为周国是真正的为民众所想,对皇宫就没有再做调整。

即使只是如此,如今看来大宁宫,巍峨壮丽的皇宫建筑,也已经够令普通百姓,敬仰感慨了!

可以俯览的话,可以发现大宁宫的规模,就是后世明清故宫建筑群的翻版,因为明清的故宫,就是仿照这时的大宁宫修建。

此时在大宁宫深处!后宫的一间偏殿里,

周国小皇帝正坐在一张垫着被褥的龙榻上,年纪小小的好像整个人成熟了一大圈!眉间一股浓浓的不安,看去没有什么神采,和平时活泼的神态看来,简直就是两个人。

隔着一扇珠帘,年轻的宣慈太后,正坐着一旁的圆形胡凳上,看着小皇帝对着外面的人!

“陛下,中书王大人奏报,驸马张大人,魏王妃求见多时!”一个内侍低声细语,不由小心的上前一步,靠着珠帘身子侧着朝外,低声启奏着。

宣慈太后看了这个内侍一眼,似乎听到说是魏王妃过来求见,还在宫门外要人传话,她自然是有些惊讶的。

要知道这魏王妃就是自己娘家的母妃,平时进宫来哪里需要通报,何况还是挡在宫门外面!当然宣慈太后也知道,这个宫门是内宫的宫门外,如今因为小皇帝年幼,自然需要避嫌。

至于中书侍郎王溥,如今是集贤殿的大学士,更是先帝顾命大臣,基本上皇帝的旨令,如今都由他发布。没有想到他会一直守在宫门外,不容许这些人进宫来。

当她朝做着的小皇帝看过去的时候,正好小皇帝的眼神也看过来。宣慈太后的心里不由微微惊讶,看着小皇帝好奇平静的神色,便知道他一定是知道这些的。

果然看到玄策太后的神态,小皇帝没有马上说话的意思,而是偏头看向了这个内侍。内侍马上恭敬的垂下头去。如今能够进入这里来的内侍,倒都是先皇帝信得过的人。

先皇帝的威严在这里,内侍对他的尊敬,自然无与伦比。

“先生,你怎么看?”

宣慈太后的声音有些嘶哑,却是看着一旁珠帘外的陈守元。

“陛下要见外臣自然无妨,只需稍微替陛下注意言辞即好!”陈守元的神色很平静,看着面前的小皇帝,心里却微微有些镇定,作为一个智囊参谋,他哪里能说得出别的话!

“但愿不是此事!,,,,,,”看着陈守元的样子,似乎明白过来陈守元心里所想。即使心里有着再多念头,可是面对如今的格局,宣慈太后心里也有些无可奈何。

陈守元不由瞟了珠帘里一眼,那个内侍知机的后退了几步。陈守元静静的看了一阵,神色却依旧没有什么变化:“陛下应该知道,王中书更明白,他们所为何来!”

“确实!”宣慈太后的声音有些空洞,却看向了殿顶的雕刻,忽然有些悠悠的说道:“这个时候管这种事情,说明心里装的事不多!但是作为他们的身份,本宫不得不这么做!”

“太后应该比谁都明白,但是为了帝家万年大计,太后这么做的原因,他们应该会明白太后苦心的!”陈守元声音淡淡的,因为感觉到心里更是多了几分亲近。

这些年他明白郭荣的争斗,更明白他身边所有人的格局。虽然郭荣一直没有指名是谁觊觎,但是旁边的人也是明白人,自然听得出陈守元话里的意思。

“城里的传言很多,说的最多的就是关于他的。他既没有解释也不分辨,说明他也是个聪明人!”宣慈太后声音也淡了起来,似乎在回忆什么事情:“先帝当天返回京城时,有人禀报说点检做天子这件事,先帝就从来没有信过!但是如今京城里再传此音,说明有人想转移视线!”

这时陈守元却没有吱声,他一直跟随在郭荣身边,就像一个影子一般,自然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但是宣慈太后既然再次说出来,这里只有内侍在,难道特意说给这些人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