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防备
据说当年在建成的时候,据最早修建此楼的主人的用意,便是仿照佛家的浮屠修造。不过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是按照传统的楼阁建造,如今看来两者兼具。
三层楼的飞檐,六面朝向楼阁,看起来十分气派。完全都是雕花全梨木,修建的高大建筑。据说这种结实的建筑,不但古香古色,可以说百年难得动摇。
单纯从规模上来说,除了楼顶的屋脊,稍矮于皇城最高的屋脊以外,其余完全就是最醒目的建筑。当然这种等级森严的习俗,是有史以来便存在的。
金陵城老老少少都知道,因为这里几十年来,它几乎就是金陵城的标志,也是秦淮河两岸的骄傲。
如今多少辉煌,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可是作为金陵城的地标,凤翔楼依然伴随着大家存在。外地州府的人来京城,不管是公干、经商、或者路过,都要想办法来坐坐。
因为往常听到最多的,凡是关于金陵城有名的去处,自然便是这座修建于前朝的楼阁。
如今作为酒楼存在,据说凤翔楼的历史悠久,乃是昭宗年间一位大人物所建。当初这栋楼阁的位置,最早乃是一处庄园中。
据说当年这栋楼阁,在建成之后有事冒犯朝廷,最后被朝廷灭族,楼阁便成了朝廷的产业,自然便归历代上元县管辖。
后来据说在朱梁时,有一代知州爱好美食,便通过各种手段,把它改建成官家教坊。使得这里自此有着官家的影子,自然也就逐渐变得赫赫有名。
那位朱梁朝的郡守大人,在朝廷里有一定的势力,可以说至死都一帆风顺,因为他在金陵府一直盘踞未动,所以一直到了当今手里。
凤翔楼平时蓄养了,一批声色俱佳的官妓,经常和人斗酒吟诗,也传为一时佳话,更是令人有些神往。因为改朝换代,别说酒楼的生存,就是上元县的官衙,都几经毁灭再建。
到了杨吴藩镇的势力,都懒得管这些事情,上元县一度在遭受毁灭之后重建,因为凤翔楼的屹立不倒,居然把它当成了,上元县后来的中心位置,建立了上元县的新城。
令生活在这里的百姓,都知晓它的存在。
当初因为建筑风格,凤翔楼没有成为上元县官衙,却成为了金陵城的一道风景。作为这里的地标,也是令人人羡慕的地方!
如今时过境迁改朝换代,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割据势力藩镇的流水更换,中原各地的大门阀自身难保,许多门阀退出舞台。最后凤翔楼成了无主之物,又划归皇家势力的财产。
虽然随着时代的更替,这里也遭受了不少的风波,甚至当年朱梁时辉煌的教坊,如今早以不复存在。但是凤翔楼雄伟大气的规模,还是令人震撼的保存下来。
从杨吴以后几经易主,到得了如今唐国的时候,主人换成了一个叫郑人轩的。这个郑老板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上上下下打理的妥妥帖帖,凤翔楼自然更加辉煌了起来。
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老板,能够让凤翔楼保存下来,变成金陵城最大的酒楼,奇迹一般的保存了下来,想必老板也是费尽了心思,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如今凤翔楼每天不愁生意,大门大开不拒外客。
即使唐国淮北战败,但是因为北地遗老遗少不少,一直也没有宵禁。所以往往来消费的人,都会一直延续到凌晨。
生意这么好,自然引来无数的客源。每天高朋满座,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想进去消费往往都难得一入。
因为凤翔楼地方极大,六面朝向,对外开放的是一楼居多。至于二楼的雅座,却是需要提前预约,往往还要排队。
至于据说难得对外开放的三楼,更是需要留给固定的熟客。本身七级的阁楼,据说真正上去过的,不过最高四楼而已。至于最上面的三层,显然去到的寥寥无几!
真正了解凤翔楼的人不多,尤其如今大家所知晓的,这酒楼的掌柜,就是一个叫芳七娘子的女子,当真令人有些惊叹。
常觉省有些春风满面,在仆从带路下,和家生奴才迈着方步,从上元县县衙往凤翔楼走来。
因为受到同僚萧无畏的邀请,作为上元县县令的他,自然不好过于拒绝,因为是同僚答谢亲朋的日子。
这位同僚萧无畏,虽然只是上元县的步军都指挥使,可是终究是棣属于建康军。上元县在金陵城的威势,还强过如今建康军的风头,但是这位同僚萧无畏的出身,却和自己亲近。
因为萧无畏乃是给事中萧俨的幼子,而自己又是翰林学士常梦锡的儿子,算是世交之家。如果不是常梦锡审时度势,常觉省也不会一帆风顺。
要说常觉省在金陵城佩服的人,那一定就是自己父亲常梦锡了,别人不知道自己父亲的能力,常觉省却是深深的知道,自己能够走到今天的高度,可以说大部分的功劳和原因,就是来自于自己父亲的策略和计谋。
一个在唐国,胆敢和以冯延鲁为首的五鬼,对着干的人,确实需要的不仅仅是胆气。即使自己今天自己做到了,上元县县令的高位,常觉省对自己这个父亲,依旧是深为佩服。
而至于像萧俨这个人,常觉省不是单纯的佩服。因为一直以来,萧俨就是他心里的偶像和榜样。和自己父亲一样,单纯仅仅凭借自己的能力,居然在朝廷胆敢极力上疏皇帝。
而且都身居高位,在朝廷深受诸臣敬仰,这代表的是什么?
这已经不仅仅是实力,也是一个人绝对能力的表现!
父亲本是西京扶风人,虽然出身于属文之间,从小小的诸州从事,承制补宝鸡令,后来随同岐王李从俨。因岐王为左右所僭,后来江南投奔烈祖李昪,荐为大理司直。
凭借的虽然是真正的审时度势,但是常觉省一直以为,作为后来的殿中侍御史,和礼部员外郎,父亲都益见皇家奖誉。
如果不是善于周旋的话,应该很难生存。当然,如果他再大胆一点的话,未尝不可以创建更大的功绩。但是后来的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都颇具简易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