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深渊远征军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现实中这些常备装备如果坏了都要回收修复,而在测评之中,白瑞树也不敢说“因为是测评,所以我们把坏掉的装备都丢了吧,我再去找系统要新的”。
他又不是脑瘫。这是测评,是测试,就是展示自己有能力做什么事情的地方,如果真是游戏,那大可以把什么坏掉的法器全都丢到深渊生物的集群中去,让这些法器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展现流星一般的风采,璀璨绚烂地自爆。
但这是测评,测评就是要做现实中依旧正确的事,绕开那些一看就心思不正的点,将自己放在测评营造的环境中,去适应环境,解决测评给出的问题。
解题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把坏掉的装备拿去放烟花显然不是银河共和国喜闻乐见的解题方式之一。
之前的两场剧本中,白瑞树都是规规矩矩地将正战部士兵损坏的装备统一收回,要么找地方堆起来,要么就往“空投点”送回去——他也不知道这种正规的送回方式会不会让冥冥之中可能存在的测评员给他加分,但好歹是按照正确的流程做完了装备的回收工作——这两者多多少少都占用了后勤部的时间。
但如果能把这些损坏的法器在阵地内修好呢?
就算十成里只能修好九成,这也减轻了后勤部极大的负担。
实际上,在真正的深渊远征军中,常备装备的损耗是后勤最大的负担,后勤补给线有很大比例都是为这些常备装备的损耗准备的,那些粮草给养才是小头。
白瑞树学习得到的结论也是如此,他在上课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在第二天的课程中得知,只要能够满足在前线快速修复法器的需求,深渊远征军就有信心将全母星在深渊世界的投影控制住——当然了,那部分强的离谱的深渊生物必须绕开。
现在虚拟推演系统里出现了可以在前线边行进边修复法器的法阵……是否就意味着深渊远征军已经能控制深渊母星了呢?
白瑞树想着,手底下并不停歇,当即把这件战场神器……啊不,神阵划进申请清单,赶在消耗型飞剑制造机之后以最快速运来。
至于究竟要运多少法阵才够用,系统给的清单上倒是有写法阵的工作效率,一批能修好多少法器,但白瑞树也不太清楚十万人的虚拟部队开战之后装备损耗能有多快,只能先拉几批阵基回来用着,到时候看够不够用,如果不够,大不了再申请。
反正这种战场神阵不嫌多,要不是太多了可能会占地方,白瑞树恨不得超量申请。
等到手头把申请交了上去,白瑞树才接着刚才的思绪,琢磨深渊远征军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在青苗营地中,一切课程的目的都是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中高层军官而设立,故此,不少信息都涌入了这些先前还是普通——在学校里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和军事不一定有关联——学生的青苗营地学员脑中。
这些以师长身份与学员见面的优秀军方人士从来不会掩饰他们在某次军事行动中的用意如何,还会主动分析自己当时执行的任务最终有怎样的战略目的。从银河共和国设立深渊远征军到深渊远征军的近况,从全球军事行动到局部战术变化,从正面作战部队到和军事研究院,这些“老师”从不遮掩。
毕竟他们的目的就是将学员们培养成和他们一样优秀的军官,如果有所遮掩,那就无法达成目的。
并且,这些优秀的老师还非常乐意将学员们培养成和他们近似的样子,当然,这里说的近似并不是指**上的近似,也不是指灵魂上的近似,而是指在想到深渊远征军的时候,这些学生能够知道有一种思考方式,是他们这样的。
这些老师经常鼓励学生们站在他们的角度,以某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去考虑问题,虽然不是人人在他们大放光彩的时间点都能做出和他们一样的决定,毕竟学生们只是在学习老师的经验,而不是在复刻老师,但好歹也能加深对“老师”当时操作的认知。
这些老师热衷于将银河共和**事方面的结论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加深印象,比如……
“六大军区,每个军区三支深渊远征军,一共十八支就足以压制深渊母星”的结论。
这个结论言犹在耳,当时听课的学生就已有些骚动,只因为他们现在所在的青苗营地便是依托东部战区第一深渊远征军而设立,这恰恰是十八支深渊远征军之外的第十九支深渊远征军。
如果十八支深渊远征军就足够控制深渊母星,那么设立第十九支的目的是什么?
青苗营地的学员都知道,和深渊生物的战斗已经不是提高量就能解决的了——当然,提高当量可以解决——设立十八支深渊远征军确实比设立十七支深渊远征军要好用,但当十八支深渊远征军已经掌控了现阶段可以掌控的地域之后,第十九支深渊远征军……显得有些鸡肋。
十八支深渊远征军就是边际效应的那个边际,第十九支深渊远征军除了能够查漏补缺之外难有他用——实际上只要再过几年,各大深渊远征军再次扩编,就连查漏补缺都轮不到它了。
顺带一提,对银河共和国来说,深渊远征军扩编其实是个挺正常的事,深渊远征军的兵员上限和人口总数挂钩,在人口比例中的占比往往只平不增,大部分时候甚至还会降。
有些好事者猜测过,是不是因为东部战区的长官想要争权,为了自己的权势强行设立了一个远征军的编制。但由于这个想法实在太蠢,最后也没支持者了。
放出“十八支就够用”结论的那一次,来给学生们上课的军官差点就要把第十九支深渊远征军的用处说出来了,但话到嘴边,愣是咽了下去,假装若无其事地把话题转到了其他地方。
当学生再追问时,他就开始装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