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会试
农历二月初九,这一日天色还没有放亮,京城的城门比以往要早开了一个小时,有护城军站立在城门两侧。
按照朝廷规矩,为了以示对会试的重视,这一天只有参加科举的士子才能凭借着学籍入城,其余人均不允许进入京城。
大街之上,到处都是官兵,每个官兵精神抖擞,一看到有人闹事的话,便会上前抓住闹事者,投入京兆府监狱去。
唐汉早早起床,简单的洗刷在客栈内吃过早点之后,便向客栈外走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还没走出客栈,便听得外面的街道上有前来参加会试的举人在吟唱这首劝学诗,起初只有三三两两几个人在吟唱,但没过多久,不少举人也一同附和起来,声音甚至超越了更夫的打更声。
唐汉笑了笑,倒也没有嘲笑的意思,这次会试,乃是当真无愧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会试过关,那就少不得一个进士的功名,有此功名在身,良田美妾,官身财富,基本上唾手可得,这也难怪那些参加考试的举人会如此兴奋激动,换做是谁,即将走向人生巅峰,恐怕都很难保持心如止水吧?
上一辈子,高考时的全民关注、公务员考试时三千取一,跟这会试相比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明朝时期共有十三个布政司,再加上京城、南京二地,也就是十五个省级单位,每个行省顶多有百名士子通过该年的乡试,再加上往年的士子,一次会试大概有一两万人参与,可是最终能够上榜的不过三百人,而在殿试时候能够高中进士的,不过是百人,可谓是竞争非常激烈,一旦高中进士,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这是上一辈子社会难以想象的。
在这个时代,一个孩童自启蒙开始读书,直至最终成为进士,平均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除了那些天赋异禀之人外,大部分举人中进士时,已经年过三十,开始步入中年时期。
十年寒窗苦读!?
何止是十年寒窗苦读啊!
这简直是一辈子的青春。
唐汉走在大街上,就看到许多参加会试的士子看起来都三十岁了,甚至也有年龄达到四十岁了,这个时代,四十岁已经是当爷爷了,可是还有人对会试锲而不舍,可见这科举的魅力。
走在大街上的士子,唐汉可以说看起来是最为年轻的举人,顿时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时不时的有丝帕从半空中飘过,洒落在了唐汉四周。
唐汉抬头望去,只见街道两旁的阁楼中,不时有年轻待嫁的少女探出头来,胆小的、羞涩的瞥一眼后便收回目光,胆大的则是直接冲着唐汉不断招手,试图引起他的注意。
这等情景,每年科举时都会发生,京城百姓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哪家少女不怀春?谁不想找个才貌双全前途无量的良人?对此,唐汉只是微微一笑,倒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很是淡定地向着会试所在的贡院中走去。
与之前的乡试一个流程,考生按照省份划分,依次进入贡院中,首先要做的,便是极为严格的搜捡。
一番检查之后,唐汉被人指引着进入了贡院的龙门中,与被打乱了次序的各省份考生一起,开始寻找自己所在的号舍。
还好,他运气好,分配到的号舍算得上是上佳的位置,宽敞明亮无破损,无需担心刮风下雨打湿了考卷。
心情不错之下,唐汉先将号舍内的卫生打扫了一番,等号舍清理干净时,天色已到了正午时分,午饭时间到了。
此时都还没有开始考试,正常而言,为了尽可能让每个来京的士子入场考试,所以每年会试都会选择在下午二点左右才开始进行,唐汉简单的吃了一块牛肉,便坐在卧榻上打坐起来。
当钟声响起九声后,唐汉睁开眼睛,就看到一个官兵拿着试卷上来,唐汉拿着试卷一看,这会试与乡试差别不大,第一场的内容,依然是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
不过相比之下乡试,会试中最为重要的是那三道四书题,因为这三道题,乃是皇帝亲自出题,因此考官也会将精力主要放在这方面。
基本上中不中贡士,便全看这三道题了,这三道题答的好,后面的题目只要别交白卷,基本上一个贡士是跑不了了。
但若是这三题答的不好,后面的几场考试哪怕答得再好,也是毫无用处,纵观整个明朝科举,还从没听说过有人依靠后面两场考试中贡士的。
唐汉心中有万卷书,学富五车,这点并难不倒他,他提笔就写,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般,唐汉用了一个小时,便已然将第一场考试的内容答毕,除非是有猫腻,要不然凭着这第一场考试试卷,唐汉就不会落榜。
将试卷封闭上,唐汉便开始闭目养神,唐汉步入江湖一流境界后,五识灵敏,周边士子的抱怨声、默读声、笑声均是落入唐汉的耳中。
这会试,比之乡试更为严格,士子不允许离塌,便是要去解手,也必须有官兵随时跟着,否则轻易离席,就会被判定为作弊,一旦作弊,那就是永远不允许再参加科举,而且举人的功名也会被取消。
至于如何唤来衙役、官兵,每个士子的号舍都有一个小钟,只要敲醒,立马就会有人前来。
第二场在第三天开始,当官兵收去试卷后又发下第二场试卷,可以说是强度非常高的,对于那些很少强身健体的柔弱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甚至有学子坚持不住病倒了。
一连考了三场,基本上考生都显得病恹恹的,一个个脸色苍白,一些人更是因为御寒衣物准备不足被冻伤了身子,生了冻疮。
唐汉已步入了江湖一流,这点考试对于唐汉而言自然无伤大雅,唐汉面色淡然地走出贡院门前,此时贡院门前有着许多士子,有的人面露喜色,有的面露焦虑担忧之色,有的则是唉声叹气,甚至有的考生流着泪。
这会试简直就是独木桥,过了一步登天,没过的便要再苦读三年才可。
“唐兄,考的怎么样了?”一个陕西士子见到唐汉,连忙上前拱手道。
“还好,还好!”唐汉一看,这个学子乃是西安府的士子,叫‘林鹏’,和唐汉同一届举人:“不知道林举人此次怎样?”
“唉,我就惨了,第一次参加会试,一紧张就脑袋空空。。。。。。”林鹏唉声叹气道。
唐汉倒也没有说什么,一两万人参加会试,却只有三百人上榜,能够上榜的只有极少数人,大部分人都落榜了。
这时候又有不少陕西学子过来,一个个热情地打招呼,他们见唐汉面色微笑,又知晓唐汉才名,知晓唐汉上榜十有**,此时正是套近乎的好机会。
“诸位举人想必一定是极为疲倦了,还是早点回去歇息吧,明日就要发榜了,可不要在人前失了礼数!”唐汉微笑地拱手对众人道。
众人见状,便互相告辞离去。
和乡试不一样,会试张榜的日子很快,基本上会试彻底结束后的第二天便会确定名次张榜。
翌日一早,榜单在礼部中张贴出来,同时会派出数不清的小分队,向住在京城各个角落的新贵们报喜。
唐汉没有如同其他士子去礼部看榜,而是在房间中打坐。对于自己的能力,唐汉是非常自信的,除非是考官徇私舞弊,否则自己定然不会落榜。
“咚咚咚!”
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从客栈外响起,伴随着客栈中的士子惊呼起来,议论纷纷,有人上门报喜,说明客栈中有士子上榜了。
一上榜,便会有‘贡士’功名,哪怕殿试时没被授予进士功名,也可以成为官员的幕僚。而且一旦上榜,就可以参加殿试,一睹龙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