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尘埃落定

皇帝特旨,对于内世封王公诸侯言皆称教,诸王境内称之为殿下,公侯境内称为第下,皆自称为寡人,又世封领地国官不得对其主称臣,改称下官。

外世封诸侯言称告,境内称第下,自称寡人。

命为制,令为敕。

制书是制度方面以及重大册封的,敇书则是处理日常政务。

世封分内外封,内世封,世封诸侯税赋三分食一,外世封,税赋世封诸侯三分食二。

原本曾打算对土人招抚为上,没想到他们居然还想联合起来把秦家赶走,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弃抚为剿。

为了对付这些土人,秦琅只得拿出了自己最强杀手锏,把武安旧骑士封臣们都召起来,渡海平乱。

比起大赏罚、授大官爵、厘革旧政、赦宥降虏则用之的第二等诏书也称制书还要高一等。(武则天时,诏瞾同音,只称制书不再用诏书。)

李世民给秦琅的策书就很特别,开头就不是用的寻常的门下、制曰这样的开头,而是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这是翰林学士知制诰直接以皇帝的口吻写的,而一般的门下制曰都是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们以臣子代言。

建设吕宋,有秦家的一众管事掌柜等足矣,但打仗,还得专业的人。

皇帝册封秦琅为吕宋都督府的白麻册书供在厅上,一边放着世封的金册和金宝,册书乃大唐七种诏令中最重要的一种,凡立皇后、太子、封诸侯及册命周边藩属首领,皇帝临轩而用之。也叫,策书。

先前有些轻视土著,结果被弄的有些麻烦,好在旧金山这边有秦用,新金山那边有老黄,这两个那都是隋末时就开始征战的秦家老臣,一个个经验丰富,又都在武安府呆了十多年,在他们的带领下,控制住了局势。

谕和旨都是皇帝口头下达的命令。

秦琅本身已经有魏国公爵位了,但在他得到一个外世封的时候,朝廷又授了他一个爵位。

这种搞法,其实是南北朝时的一种特色,当时的南北朝战事频繁,南北混战,爵位体系也就搞的比较复杂,其中正爵假爵兼行,再到后来的散爵开国爵,以及别封制度。

内世封者,宗室非皇帝子不封,异姓功臣非国公不封。

外世封者,爵位前例加开国二字。

非世封爵又分为正爵和散爵两种,正爵为降等袭封,散爵则为终身爵不可承袭。

这实际上是来了一次重大的爵位制度改革,大唐爵位分成了四等,内世封爵、外世封爵和实封正爵、虚封散爵。

内世封爵是给皇子、异姓大功臣的,给皇子亲王和功勋国公授以都督、刺史等世封官职,让他们享受封地三分之一的税赋。

外世封呢,就是秦琅这样在海外搞起领地的勋戚重臣,皇帝将他们的领地再授封给他们,这些海外领地称为外世封,爵位前加开国二字,比如皇帝给秦家海外领地金银岛设吕宋都督府,授秦琅为吕宋都督,同时还给了一个吕宋郡公的爵位。

比如说北齐名将段韶,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时就已经位列郡王了,可封王后又接连四次获封公爵,还有兰陵王高长恭也是如此,本就是宗室王,后来又凭战功数次别封公爵。

北魏时行的是五等爵制,后来又搞出了开国爵和散爵制度,开国爵为实封,散爵为虚封,到了北齐北周分家的时候,战乱更频繁,从南北朝变成了三国混战,战争也就产出了大批战功封爵,爵位在北齐迅速的贬值。

北齐王爵泛滥,开国爵也不再是稀有之物,散爵更是一钱不值,而当时北齐与北周东西对攻,南边还有个南朝,北齐也无力推倒这套爵位制度重新再来,只好打补丁,于是搞出别封。

一些大臣立功升到了顶级爵位,比如段韶和高长恭都封王了,再立功那就再给封一个适合的开国爵,以增加食邑封地等补偿。而一些比如说公侯等爵位者,又立新功,但又达不到再上一阶,于是就另封一个低级爵位补偿。

这些别封也允许转赠给兄弟子侄等,甚至段韶还曾把他的爵位送给了他的继母和弟弟。

说到底,爵位制度本身就是为了酬功和拉拢人心的。

而大唐的爵位从武德朝的虚封爵,再到贞观初的实封、虚封并行,再到后来又推出世封爵,以封赏宗室皇子皇弟以及重要功臣们。

尤其是得世封的功臣,本就是已经到顶的实封国公,所以再加一级给世封,在食邑封户外,再给一块封地,虽然后来这世封也只是能获得封地的三之一税赋,可也是提升了许多实益的。

现在皇帝又在这世封制外推出内外世封,其实也就是对新设立的海外领地做一个规范。

世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世袭罔替,以及享受封地税赋这两点上,再分出内外,也是因为外世封两者领地的本质不同,享受到的权益也不同,故此加以分开。

内世封因为都是国公爵和王爵,所以无须加开国二字,外世封爵虽无直接表明说爵位只能在国公以下,但实际上确实是最高到郡公,而最低也是伯爵。

内世封爵一般都是既有实封食邑户数,从一二百户到一二千户,然后又有封地税赋享受,但外世封则无实封食邑只有封地税赋提留。

朝廷顺便也把非世封爵也给捋了一遍,分成了实封正爵和虚封散爵。

实封爵也都加开国二字,有食邑没封地,可世袭,但要降等世袭,除非得皇帝特旨不降等。

虚封散爵则只是个空头爵位,既没封地也没食邑,连基本的属官都没有,甚至这爵位还是终身制的,不可继承。

虚封散爵一般授予高级职事官员,比如五品以上职事官,资历老的可能就会授一个虚封男,随着官职提升,再提为子爵伯爵什么的。

如果入政事堂为宰相,但没有实封爵位,则会授一个郡公或国公的虚封终身爵,名头也好听嘛。

当然,也不全是没有半点实际好处。

就算是虚封爵,虽没有领地和食邑,但朝廷另给一笔爵钱,就是每一级爵位每月发多少钱,比如说虚封男爵,可能每月给两千五百钱或是五千钱,一个虚封国公,每月可能给五十贯或一百贯这样的,会保留一点经济好处。

但比起正爵还要差上一些。

基本上以后没有军功,是不能封正爵,非大功更封不了内世封的,至于外世封,就看谁有本事去抢去占了,抢到了占到了朝廷给你个策书,授你个外世封,啥也不用付出,年年享受外世封领地上缴的三分之一税赋。

虚封终身制散爵,明显就是为那些高级的文官们设立的,反正他们也没机会立军功,给个虚封散爵,不可继承,给了朝廷也不心疼。

之前朝廷的爵位其实也分为实封和虚封两种的,只是现在更规范了些而已。

若是再加上勋爵授封世土这个刚实行的改革,把十二等勋官也纳入了进来,那等于大唐的勋爵体系,实际上就是分成了五大类了。

天下英雄,那都被李世民揽到他彀中了。

秦琅成了大唐第一位获得别封,兼有内外世封的诸侯,内世封武安都督、魏国公,外世封吕宋都督、吕宋郡公,这也算是风头无限,一时无俩。

做为世封诸侯,秦琅以后可自称寡人,他的命令称告,在封地内别人称呼他为第下。

第下这个词跟陛下、殿下等差不多,意思是身份太过尊贵,不敢直接交谈,而是在屋外对着房子下站着的侍从代为转达,以此表明尊敬。

宰相们也有这样的特有尊称,阁下。

至于寡人,这是秦汉以来诸侯们的传统自称,相对来说,比起孤要低一级。如太子可称孤也可称寡人,但没封王的诸侯,就不能称孤。

至于皇帝,自称朕,更是专属自称。

后来朝鲜国王因为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国王也只能被称为殿下,故他们的世子也只能被称为邸下,这个邸下,本来就是跟第下意思完全一样的。只是在中原,第下这个词,在南北朝以后就不再使用了,后来被朝鲜捡去用了。

秦琅如今虽非宰相,但亦是三师之太保,古者三师三公开阁建府,所以也可被尊为阁下。

秦用等一众人对于这些新称呼,一时甚至都还有些不太适应。

“第下!”

“阁下!”

秦用和单思礼几科同时开口,结果却一人一个称呼。

“用不着如此正式。”秦琅笑道。

“那不行,咱们吕宋府也算是正式开府了,以后还是得尽量规范一些的,朝廷不许我等称臣,那就皆称下官。”

“以后第下得自称寡人,尤其是正式场合,没规矩不成方圆,礼,非常重也。”贾武也道。

“好吧,那寡人还是先与诸位议一下剿蕃部署先吧。”

在渡海之前,秦琅已经拟好了平乱方略。

正爵前例加开国二字,有实封食邑和少量属官,但没封地。

散爵不加开国二字,无实封食邑、属官和封地,只有虚封食邑。

皇帝一般的命令都是敇书,也有直接派内侍传达口头命令的谕和旨。又规定,太子之命称为令,亲王之命称为教,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称为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