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武王伐纣
公元前1060年—前1043年,文王修德,纣王暴虐。武王起兵伐纣,灭商建周。武王改元,封土建国。
姬发以征伐东夷的名义在盟津(河南洛阳一带,离殷都安阳不远)会盟诸侯。有八百诸侯前去参加。
盟津会盟是姬发的战前演习,一则熟悉进中原的道路,二则检验自己的号召力。他达到演习的目的后撤兵回国。
当时诸侯都认为“纣可伐矣”。但姬发说:“女(你们)未知天命,未可也。他认为商纣还很强大,伐纣还不到时机。
参加周国会盟的都是周国历年征服的西部部落。中原诸侯还是奉商王为天子。周国跟商朝决战并没有太大把握。
商纣此时要能警醒,迷途知返,商朝还有救。但是no zuo no die,商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自己往死路上奔。
商纣和妲已依旧恣意享乐,醉生梦死。
据说两人坐在鹿台之上观风景,看见一个青年在大冬天里赤足过河,很是惊讶,于是着人将青年的双足取来,敲骨验髓,研究其构造是否与常人有异。又见一个孕妇路过,为了赌其胎儿性别,令人剖腹验胎。商纣暴虐之名传遍全国,人神共愤。
不过必须说明一点,这两个商纣暴虐的例子出自明朝小说《封神演义》。商纣暴虐不假,但有没有干过这两件事无从考证。不过根据《史记》记载,商纣的确干过**解剖的勾当。他把他的亲叔叔比干剖了。
商纣“**”,无人敢谏。托孤老臣比干认为“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因为怕死而不谏不仅为臣不忠更对不起把商纣托付于他的哥哥帝乙。于是在满朝鸦雀无声的状态下,比干挺身入朝歌死谏。
比干是帝乙的弟弟、商纣的亲叔叔。他和商纣另一个叔叔箕子是帝乙临死时托孤的老臣,相当于后世的顾命大臣。箕子任太师。比干任少师。他俩和商纣同父异母的哥哥微子被合称“殷三仁”,也就是商朝的三个大忠臣。他仨不断劝谏商纣。但商纣一句也听不进去。
比干于是决定死谏。比干三入朝歌,苦口婆心规劝商纣。商纣开始还耐着性子听,后来闻听比干将自己比做夏桀,勃然大怒,下令将比干切腹剖心。
据说比干被剖心是因为妲己在旁边说了句: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商纣于是想看看比干是不是圣人,心上是不是有七个孔。比干也因此成为自古死谏第一人。
不过这里也需要说明一点,后人在纪念比干的石碑上发现比干死于商纣之后。果然如此,比干就不可能是商纣杀的。不过要推翻《史记》还需要更过硬的考古证据。
箕子没有胆量死谏,于是托病不出。但是商纣仍然没有放过他,认为他辍朝罢工就是无声的抗议,将其抓起来打入天牢。
商纣手下大臣们见状纷纷离开商纣投奔周国。“殷三仁”的另一位微子逃回自己的封地微(山西潞城一带)。
商纣于是成了孤家寡人。
姬发认为时机成熟,立即通知诸侯准备攻商。
公元前1046年,姬发“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以东伐纣”。“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
这是妇好之后集结兵力的新纪录。三百辆战车、三千重甲步兵、四万五千轻甲步兵,再加上诸侯援军战车四千辆,一共六万人以上。
商纣听说周国大兵压境,急忙调兵遣将。可他的主力部队都被他派到东夷作战,一时无法赶回。他手上只有少量王师。情急之下,他只好将大批的东夷战俘作为外援补充入部队。
《史记》记载商纣“发兵七十万人”。这七十万人显然不会是商朝正规军,是临时凑的东夷人。
两军在牧野(在河南新乡)相遇。
周军三百辆战车一字排开,三千重甲步兵如墙而进,后面紧跟着乌泱泱一眼望不到边的数万轻甲步兵方阵。
“轰轰”的脚步声、“隆隆”的战车声越逼越近,东夷人动摇了,崩溃了。他们掉头冲向后面的督战队。商军阵形大乱。周军趁势压上掩杀。商军一败涂地。
商纣看到大势已去,逃回朝歌行宫。
商纣全军覆没也再无兵可守。他唯一的出路是东渡黄河进入山东,投奔远征东夷的商军以图东山再起。但是商纣自觉无颜面对河东子弟。败得太惨了,太丢人了。商纣英武一世没栽过这么大跟头。
黄河不是无船渡,耻向山东再起兵。
商纣在鹿台之上从容饱餐一顿后,把玉石、宝贝缠在腰上,跳入火中**了。
毛**评价商纣:“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它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东夷一直以来是商朝的心腹大患,屡犯中原,曾一度打入商朝的都城。商朝数次征伐,就象美军进越南,虽然占尽军事优势但始终不能彻底征服,使商朝军队陷入东夷的泥潭而无法脱身。“纣克东夷而殒其身”,被周国钻了空子,亡了国。
姬发率军进入朝歌,砍下商纣烧糊了的脑袋悬到旗杆上示众。妲己被他抓住杀掉,脑袋同样挂到了旗杆上。
商纣不爱江山爱美人,最终丢了江山也失了美人并且搭上了卿卿性命。
商纣和夏桀如出一辙的经历,比如力大无穷、武功盖世,绝世美女、肉林酒池,大兴土木、滥施酷刑,京都空虚、一战而亡,使人怀疑是究竟巧合还是后人编造。有人怀疑这是为了说明“有道伐无道”的道理,扣向他们的屎盆子。现在有很多替商纣翻案的文章,分析得头头是道,只可惜坐而论道没有过硬的史料支持。也许将来的考古证据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姬发在朝歌登上天子之位,人称周武王。他父亲姬发被追认为周文王。
六百年的商朝宣告落幕。八百年的周朝拉开大幕。
周武王灭商后开始论功行赏,分封诸侯。
武王灭商之后得到大片土地,包括商国本土以及被商所灭的夏国和被商所吞并的一些方国。这些土地属于他的战利品,可以作为奖励分配给有功之臣。
不过分田分地之前,他首先要想好怎么处置这些土地原来的主人,也就是商朝的遗老遗少。
姜太公主张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他说,我们常说爱屋及乌,但是现在事情反过来了,我们把商朝的屋子都拆了,还留着这帮鸟人干什么?
召公说首恶必办。甲级战犯一定要杀掉。其他跟着跑的虾兵蟹将可以给他们留条活路。
周公则主张安抚。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滥杀会激起商朝遗民的反抗,国家将永无宁日。给他们生路和希望才能指望他们不闹事。
周公和召公是周武王的两个弟弟。武王伐纣以姜子牙为军师,周公为副手,召公和另一个弟弟毕公为正副将军。
周武王最后采用了周公的主张,将商朝遗民集中到朝歌,建立了一个自治区殷,由商纣的太子武庚担任自治区领导。
朝歌外围地区被分为三份,封给了他的三个弟弟姬叔鲜、姬叔度、姬叔处,建蔡、管、霍三国,称“三监”,负责监视殷国。
周武王释放了被商纣囚禁的大臣箕子,将他封于朝鲜。朝鲜是周朝的一个属国。
安置完商遗民又安置夏遗民。夏遗民被安置到杞(河南开封杞县)。“杞人忧天”就出自那里。
神农氏、黄帝、尧、舜等遗民也各有安置不提。
该安置的都安置好了,周武王开始正式分封。
姜太公居功至伟,被封侯爵。封地在营丘(山东临淄),称齐国。
周公被封侯爵。封地在曲阜,称鲁国。
召公被封伯爵。封地在燕(北京),称燕国。
其他跟随他鞍前马后的有功之臣以及亲朋好友都各有封赏不提。长话短说,周武王前前后后一共封了近千个国。这些封国里包括跟他打天下的八百诸侯。
周武王分封诸侯,让他们在自己分封的土地上建国,简称“封建”。“封建”类似现在的“国营”转“国有”,把产权和经营权分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是说天下土地的所有权都归周王所有,但是经营权交给了诸侯。
周王只在王畿,也就是都城及其周围由周王直接统治的直辖区域,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其他鞭长莫及的地方都交给诸侯打理。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里享有完全的自主权。他们虽然在周王面前是臣,但在自己的国民面前是君。就象分公司的老板,虽然在总公司老板面前是孙子,但是回到自己公司是爷。
天子在分封诸侯的时候也付与他们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比方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诸侯国的军队必须随叫随到。天子作为产权人提这些要求并不过分。国有企业也得上缴利税,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
诸侯国也可以效仿周王的模式向下分封,分封他们的亲属和功臣。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诸侯的封土称国。卿大夫的封土称“家”。这就是“国家”的来历。
卿、大夫还可以再向下分封“士”。士是最低级的贵族了,只有宅基地、口粮田。
周武王封了70多个诸侯国,并且允许封侯世代继承。
武王把诸事安排已毕驾鹤西去。不清楚武王多大岁数,有说90多的,有说40多的,从儿女尚且年幼来看,恐怕连40都不到。英年早逝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