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全民危机感

在杜飞离开之后,锦山县又发生了三次破坏性比较大的余震,其中最强的一次余震为里氏7.2级。虽然没有人因余震受伤,对于未来命运的思考却令全人类变得紧张起来,就连底层市民也开始讨论杜飞之前所提出来的灭世天灾。

不管是官方科研界还是民间科研界,都有关注到一个事实:锦山县大地震是由星际引力场导致的。

地球,正被来自于外界的一股神秘引力所束缚。

科研界猜测,释放出神秘引力的那个神秘天体,可能就是杜飞之前在全球气候变暖峰会上所提出来的那颗灭世殒石。

假如地球不能极时摆脱那颗灭世陨石的引力,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灾难在地球上演。譬如海啸、火山爆发等等,眼下的锦山大地震不过是个开端。最终的结果,将会像杜飞所说的那样与陨石相撞,万物俱灭。

一夜之间,全世界的科研者都把目光瞄向了扑朔迷离的太空,试图找出那颗向地球释放出强大引力的陨石,可悲的是没人能观测到那颗陨石的存在。

这一切就像一场恐怖的恶梦。

在漆黑的宇宙之中,就仿佛有只不可捕捉的灭世魔拳正慢慢地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伸过来,其力量之强,挥拳之间便可以将地球击为齑粉。

因为“魔拳”无法捕捉,大家又把目光瞄向了杜飞。

杜飞回到灾部防的第二天便发现,电子邮箱中有好多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未读邮件,即有隆重其事的邀请函,也有满怀诚挚的来访请求。

大家都想向他求证灭世陨石的具体信息,可杜飞无法回复他们。

重生为人的经历,固然让杜飞比别人多了解到了一部分真相,但他也不知道那颗灭世陨石现在到底在哪。那颗陨石的真实径直有多大?其密度与质量又是多少?这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杜飞现在也是一无所知。

他所知道的数据,只是陨石与地球发生撞击之后的数据。

而那些数据并不能准确地还原出陨石的原始本貌。因为陨石在击中地球时发生了恐怖的大爆炸。等人类可以近距离观察时,它已经处于解体状态。

2050年7月28日,即锦山大地震发生之后的第六天。

上午十点,华科院召开了“全民自救攻坚研讨会”。

在这次会议上,杜飞就灾防部的工作进展作了全面性的报告。最后,他望着在座各位大佬,恳切地说:“灭世天灾已经开始倒计时,还有336天。希望在座各位能够全力支持灾防部的工作,谢谢。”

“杜飞同志,你是第一个预测灭世天灾的人,同时又是灾防部部长。现在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攻坚阶段,而且没人再质疑你,你是不是应该坦承地向大家公布一下你的预测数据?最少你得让我们知道那颗陨石有多大。”

杜飞早料到可能会有人借这次会议追问灭世陨石的具体数据,心中也早就盘好了说词。

他抬头望着发声的李德利教授,直言到:“坦白说,我也并不知道那颗灭世陨石运行在苍茫宇宙的哪个角落,更别提掌握它的具体数据。”

“那你是怎么预测到它的存在?”

李德利的追问,显然问出了在座所有人的疑问,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凝落在杜飞身上,静等杜飞的解释。

杜飞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我是先发现地球的运行轨道在偏离,从而推断出在苍茫宇宙中有未知引力在吸引着地球。”

“那你又是怎么知道未知引力是来自于陨石,并推测出撞击的时间点?”

“因为我跟你们在座的各位一样,暂时观测不到向地球释放出引力的那颗星体,所以将它定义为流浪于太空的陨石。这只是一种定义。事实上它是陨石还是异星,这对我们来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它拥有毁灭地球的力量。”

“你还没解释你是怎么推测出撞击的时间点。”

“根据地球偏离既定运行轨道的偏离速度,以及地球受神秘引力所束缚的强度变化,要推算出地球的终结日并不难。”

杜飞的解说,多少还是有点片面,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但在座各位还是深以为然地点头默认了,因为没有谁能拿出比杜飞更科学的数据。换言之,除了相信杜飞之外,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一个年轻人突然站起来说:“我赞成杜飞同志的部分观点,但我并不认为避难所计划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如果我们选择躲进避难所,那便等于任由地球被陨石撞击。这种被动的惨况,我想在座各位都不想看到。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在陨石撞向地球之前将它彻底摧毁?不给它触碰地球的机会。”

“我们现在连它在哪都不知道,怎么摧毁?”杜飞反问道。

年轻人道:“目前观测不到,那说明它极大可能还没真正闯入太阳系。一旦进入太阳系,要捕捉到它并不难。”

“你说的这只是一种理想境界。”杜飞道。

会场又安静了下来,再也没有谁起身发言,一个个心弦紧绷。

其实即便是眼前的避难所计划,要想执行到完美层次也难。眼下只剩336时间,要在这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建好300个避难所,难度不可谓不小。

其次是灭世陨石的恐怖引力,它可以改变地质板块的结构,锦山大地震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以现在的工程技术,300个避难所即便是建好了,将来也未必可以抵挡得住地震的毁灭力量。

考虑到这些,久未出声的刘青山院士把目光望向了台上的杜飞:“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整思路,把重心放在达尔文方舟计划上?”

“刘院士,您的意思是?”

“目前,我们的方舟计划主要是利用外太空来保存生物基因,并发展太空农业。我觉得我们可以扩大这个项目,打造一艘真正的太空方舟。这样一来,将来万一避难所计划失败了,我们还可以移民于太空方舟,逃离地球。”

“我们有这技术吗?不说全球,就说全国,十四亿人。要容纳这么多人,这太空方舟得大到什么程度?”

“说得也是,是我欠考虑。”

刘青山无奈地摇了摇头,迷茫之色跃然于脸上。

沉默片刻后,刘青山又重郑其事地说:“依旧按上级的指示去做,举全民之力,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规定期限内把300个地下避难所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