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优惠

但生怕亏本,毕竟这以后的事情也不好讲,不敢下大本钱。

反而还劝着南九:“阿九啊,要不还是仔细些吧?这真要扩建到那些个荒山野岭去,你怎瞧这玉阳城里的大世家们怎么没动向?”

“人家哪里瞧得上这个小钱?李家重心在江南,吴家本是本地人,手里捂着矿产,犯得着跟咱们挣这些东西么?别的世家倒是有意,可要么就是还没全部搬来,这里的人做不得住,要么手头上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金掌柜听着她这样说,似乎又有些道理,一面与她八卦起来,“那白家到底怎样?我前日竟然听客人说起两位小姐的闲话,你就住在隔壁,可晓得不?”

“你一把年纪了,耳朵怎还听这些乱七八糟的,我是不晓得,整日早出晚归,也碰不着人。”她倒是遇着了一次,那都是多久的事情了。

而且事关丰家名声,她也不好说。

金掌柜打着哈哈笑,“也是了,你哪里会管这些,不过今年大唐免了上供,还给了不少银钱粮食安顿流民们,这旨意只怕是真要来的,就是不晓得什么时候才回来。所以我就想着,这买也行,但现在买是不是太早了?”

“俗话说这早起的鸟儿才有虫子吃,正是现在大家都这样认为,我才能低价买到手里。”等着大家都看到商机了,那时候便是要花贵价钱去买了。

可南九不就是指望赚这道银子么?

反正她是不会将地留到最后,那时候官府开始挑选地儿了,自己若是要了银子,就是不识抬举,到时候岂不是要白送,所以那个阶段的时候,她手里的地已经卖完了。

但这些自然不可能与金掌柜细说,他胆子小不愿意买,自己也不强求,只从他这里取了银子去。

她这样疯狂买地,哪里还不惊动人?

不过众人瞧了,这觉得她这是犯糊涂,上一次她倒卖铺子房屋,那是运气好,可这样的好运气,怎么能同时降临在一个人的身上呢?

但是众人倒是忘记了,这行商本就有些拼运气,胆识也少不得。

他们舍不得下这本钱买现在看起来没用的荒山,便是没有南九的那份胆识。

转眼间,已是三月半了,不过这玉阳城一年四季如此,哪里能分到什么季节?

太阳自然也是有的,但怎么可能将这千百年的冰川该晒没了呢?

眼下那河面的醉鱼草越来越茂盛,倒是一片醉人之景,银扇肚子也大了些,整日在老太太身前伺候着,老太太也怜她是个可怜人,自给了几分真心疼爱。

又许南恪与她见面,得了空还能带着出门游玩。

只是她仍旧害怕南九得很,但凡南九一出现,便犹如那惊弓之鸟一般。

让南九纳闷不已,“她这模样,不知道还以为我将她如何了?”不过也没去多管,反正又不是自己亲弟弟的通房,操那闲心做什么?

只是南恪已经有了孩子,马翠香也操心起南斐的婚事来。

殊不知南斐如今一心一意都在那书斋里,根本就没二心去想娶媳妇的事情。

着急的反而是谢姑父家里,谢舞月已经算是大龄女青年了,这大齐又是风雨飘摇的,科举不知什么时候开,急得南荷团团转。

总算到了六月的时候,大唐的旨意便来了。

史臣的船只行过来玉阳城,许多人都争相挤破了脑袋去瞧。

那可是大唐国的官员啊!

可瞧了发现和本地人也没什么两样,还不算一个鼻子两个眼睛。

七月中旬的时候,大唐来使终于抵达大齐国,齐皇自己送上了玉玺兵符,转头就被册封为齐王,得了五千府兵,继续留在京城。

而如同众人所预想的那样,这玉阳城被设为齐州主城,与邻国来往贸易也十分方便。

大抵是连续打仗那些年,多少老百姓死了儿子丈夫,又紧接着雪灾旱灾地龙翻身,大家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了。

就盼着过几年的正常日子,所以不打仗他们心里自然是欢喜。

大齐国变成了齐州,没有一个人觉得使了家园丢了信仰的,照样过着自己的生活。

“可见了,谁做皇帝老百姓才不管,只要能过上那安居乐业的日子就好。”南九沿窗而坐,河对面的大片山地,全是她名下的。

“是这样的,只是上头的想要坐那位置,却还需要这些老百姓来帮忙。”墨痕息想,这多半就是人间最讽刺的事儿了。

献出生命的老百姓并不会得到什么,反而还要继续被奴役着,该缴的税赋,是一天都不少。

“说这些作甚?我听说九月就会开第一场科举,如今齐州隶属大唐,规矩都要照那边来,不过咱这齐州近几年风雨飘零得厉害,科举也没能开设,学子们脖子都伸长了,如今这算是第一个好消息了。”李云舟说着,他昨日才从江南归来,硬是将那丰慎儿带在身边寸步不离,已是众人眼里极好的夫君了。

丰慎儿眼里,她就更好了。

因她有了身孕,这一路上李云舟为了照顾她,硬是将行程放慢下来。

如今笑起来那眼里都是带着光的,不曾离开与南九等人谈笑的李云舟。

“那可真是好消息,这些税压得我气都喘不过来,见着每月数出去的银子,我肝疼得厉害。”大唐律例,仍旧是读书人为重,有功名在身,可减免一点的税赋。

等阶越高,减免便越是优惠。

“那点银子你便心疼,如今州府衙门马上开起来,撇开这齐州本地人之外,四下邻国的商贸交易都会汇聚于此作为中心点,我觉得你这荒山还能继续往外买。”李云舟笑说着。

南九一脸惋惜,“晚了,六月使官们路过的时候,这帮人就跟疯了一下,我周边的全都卖完了,不过他们比我买得晚,花了不少银子。”

那时候李云舟夫妻在江南,自然不知晓此事,如今听得此话,也是唏嘘不已。“平日都叫穷,如今地那样贵,反而又有银子买了。”